![]()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科室资讯 |
| 【学术活动】肝胆科举办肝病诊疗多学科协作学术交流会 |
| 2025年11月24日 |
为促进肝病诊疗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肝病的综合诊治水平,近日,我院肝胆科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肝病诊疗多学科协作(MDT)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京、津两地的肝病领域专家,通过专题报告与深度讨论,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凝聚共识,开启学术新篇章。 会议伊始,本次大会的主席、我院肝胆科副主任商红叶主任医师作开场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肝病诊疗日趋复杂,单一学科的知识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推动MDT模式是必然趋势。她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通过病理、微生态、中医等多学科的思维碰撞,激发新的诊疗灵感,最终让患者受益。商主任热情洋溢的致辞为整场会议奠定了开放、协作的基调。 多维视角,共探肝病诊疗精粹。 在随后的学术环节,会议内容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本环节由商红叶副主任、张文涛副主任共同主持。 ![]()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的邵晨医生带来了题为《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特点》的专题报告。邵医生结合丰富的病理切片,系统梳理了药物性肝损伤的经典与特殊病理学改变,强调了病理诊断在鉴别病因、评估损伤程度中的“金标准”作用,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关键的形态学依据。 ![]() 天津市海河医院的闫秀川医生分享了《肠菌移植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治疗应用进展》。他从“肠-肝轴”理论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的密切关联,并重点阐述了肠菌移植在肝硬化、肝性脑病等疾病中的最新临床研究数据和应用前景,为肝病治疗开辟了全新的微生态干预思路。 我院秦雪颖医生则从中医理论创新角度,作了《基于“膜系理论”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的分享。秦医生巧妙地将现代医学对内脏脂肪的认识与中医三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从“膜系”疏通论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学术观点,并分享了具体的治疗思路和临床验案,展现了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肝病中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专题报告后,会议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肝胆科赵景峰、李再玲、李韦等医生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就病理与临床的衔接、肠菌移植的适应症与风险、膜系理论的具体应用等议题,与讲者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现场思想火花四溅,学术气氛浓厚。 继往开来,擘画未来新方向。 会议最后,肝胆科郭卉主任医师对本次大会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她感谢各位专家的无私分享和主持人的精彩点评。她指出,本次MDT会议内容覆盖了从微观病理到宏观整体、从现代前沿技术到中医传统理论创新的多个维度,充分体现了“中西并重,协同诊疗”的核心理念。她强调,肝病诊疗的未来在于整合,希望肝胆科同仁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不断深化与各兄弟单位的合作,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能力,共同推动区域肝病诊疗水平迈向新台阶。 本次学术交流会的举办,不仅为肝病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更彰显了肝胆科在引领学术发展、推动诊疗模式创新方面的积极作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肝脏健康贡献了坚实的智慧与力量。(肝胆科供稿)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