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科室资讯 |
【喜报|科室资讯】匠心巧思破迷津,生动科普获殊荣—— 热烈祝贺我科团队在《“肝胆好医声”征文与演讲大赛》广州站中荣获二等奖并成功晋级决赛! |
2025年09月16日 |
![]() 在刚刚落幕的《“肝胆好医声”征文与演讲大赛》广州分站赛中,我科选派的作品《肝囊肿?别慌!它就是个爱摸鱼的小水泡》凭借其巧妙的构思、科学的内涵与出色的现场演绎,从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大赛二等奖,成功赢得通往全国总决赛的宝贵资格!更令人振奋的是,该作品还获得了国内知名肝病科普期刊《肝博士》的纸刊直通发表资格!这是我科在医学科普领域的一次精彩亮相,充分展现了我科医护人员精湛的专业素养、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团队风采。 一、精雕细琢,厚积薄发 ![]() 优异的成绩背后,是团队成员无数的汗水与智慧的凝聚。自获悉大赛启动以来,科室上下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在张文涛副主任医师的悉心指导下,薛亚春主治医师作为项目主创,带领研究生毕鸿雁、孙瑞旸迅速组建了备赛团队。 选题阶段,团队聚焦临床最常见且最易引发患者焦虑的疾病之一——肝囊肿,决心打破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爱摸鱼的小水泡”这一极具亲和力与记忆点的核心比喻,旨在用最轻松易懂的方式化解患者的恐惧。文案撰写过程中,薛亚春医生以其扎实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沟通经验,确保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毕鸿雁、孙瑞旸两位同学则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意与活力,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不断优化,让科普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张文涛副主任作为导师,从专业逻辑、演讲结构到舞台表现,均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关键性建议。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推敲讲稿、精心设计PPT、模拟演练,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为比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声动羊城,精彩绽放 ![]() 比赛当日,广州站现场强手如云,竞争激烈。我科团队沉着应战,自信登场。主讲人薛亚春医师以稳健的台风、亲切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日常比喻:“肝囊肿就像一个喜欢在肝脏里‘摸鱼’、安静待着不惹事的‘小水泡’”,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引发了全场共鸣。配合研究生毕鸿雁、孙瑞旸恰到好处的舞台辅助和情景演绎,整个演讲过程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既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又不乏艺术的感染力,成功地将“肝囊肿并不可怕,需科学对待”的核心信息深入人心。 他们的表演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更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该作品是“科学性与通俗性、专业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出色的健康科普能力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三、载誉而归,砥砺前行——赛后总结展望 ![]() 此次获奖,不仅是我科团队的荣誉,更是对我科长期以来致力于医学知识普及和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极大肯定。二等奖的殊荣、直通决赛的资格以及《肝博士》的发表资格,这三重认可,标志着我科在创新科普模式、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阶段性的成功。 它彰显了: 1.团队协作的力量:导师的引领、主创的智慧、成员的协作,构成了成功的坚实三角。 2.临床与科普并重:优秀的医生不仅是诊疗高手,也应是优秀的沟通者和科普专家。 3.创新思维的价值: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 谨向主创薛亚春主治医师、导师张文涛副主任医师以及参与表演的研究生毕鸿雁、孙瑞旸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为科室赢得了荣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全国总决赛的舞台即将到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期待并坚信,我科团队能够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全国赛场上继续展现我科的风采,再创佳绩!同时,我科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动更多元、更优质的医学科普工作,为提升百姓健康福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肝胆力量!(肝胆科供稿)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