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团旗飘飘】“知行医路、医脉乡传”——我院学生团委开展2025年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2025年08月18日 |
八十载星火不熄,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院学生团委以“知行医路、医脉乡传”为号角,组建薪火教育实践团,于8月中旬先后走进河北省雄安新区、天津市蓟州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领会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感受国家发展的蓬勃脉动与时代重任,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智慧。 雄安新区探新貌,青春聚力绘蓝图 ![]() 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实践团成员们来到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宏大的沙盘模型和详尽的规划讲解,深刻理解了这座“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与创新理念;探访雄安宣武医院,实地感受高标准医疗设施的建设进展与“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民生温度;走进雄安新区东西轴线调度指挥中心,近距离观摩了这座世界级城市轴线工程的前沿技术应用与高效建设管理。通过沉浸式感受新区发展活力,成员们在对标国家战略中锚定了成长方向,激发了投身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行动力。 盘山陵园缅英烈,红色精神永传承 ![]()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走进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肃立于巍峨的纪念碑前,追思缅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并献上寄托哀思的花篮。在庄重的氛围中,实践团团长现场宣讲了冀东抗日名将包森烈士的英雄事迹,字字铿锵,烈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仿佛穿越烽火而来。参观盘山革命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实物与图片,无声诉说着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抗战的艰苦卓绝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战备台洞忆往昔,电波无声铸忠诚 ![]() 在6612天津广播电台战备洞,实践团成员们细致参观了这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隐蔽工程。1964年,为了保证发生战事时党和人民的声音不中断,一支神秘的部队悄然进驻青山岭大山深处,以山体为掩、以人民为护,老一辈建设者用热血和青春铸就了这座“永不消逝的电波”。长308米的战备洞内,储水库、广播设备、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柜、生活用房一应俱全,成员们不由惊叹战备洞设计先进、功能齐全,他们驻足于斑驳的墙体、锈迹斑斑的老式广播设备前,触摸历史的痕迹,了解其在特殊年代作为战备广播枢纽所承载的使命,提醒着自己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长征园里砺初心,重走征途感党恩 ![]() 在长征精神体验园中,实践团成员们沿着长征大道徒步前行将近3个小时,对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通道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重温与学习,以脚步丈量信念的厚度,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刻领悟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所留下的精神财富。通过现场讲解和沉浸式体验,红军将士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深深感动并激励着每位成员。 进村义诊送温暖,结对共建助振兴 ![]() 实践团成员深入蓟州区渔阳镇贾庄村,为当地20余名村民进行了健康咨询,讲解如何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疾病发生,讲解日常养生知识,耐心解答村民的问题,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奉献爱心,并给村民们送去了生活用品和中医药文创纪念品,深受村民欢迎。 最后,学生团委与贾庄村进行了结对共建,今后双方继续在红色团建、实践研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增强中医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在乡村的普及、传承与创新发展。 ![]()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足迹的追寻,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青年医学生们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触摸时代脉搏,在盘山烈士陵园的松柏间感悟信仰力量,更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当听诊器遇上革命老区的脉搏,当中医药香飘进农家院落,这场“医脉乡传”的生动实践成为了新时代青年传承抗战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未来,学生团委将继续立足“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搭建特色实践平台,拓宽思政教育第一课堂,引领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市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学生团委供稿)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