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名医名家 >> 天津市青年名中医
王贤良

  个人介绍:

  王贤良,男,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07年、2013年先后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师从全国名中医毛静远教授。现任天津中医一附院心血管科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先后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天津市青年名中医、首批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青年医学新锐)、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荣获第七届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荣誉称号。”

  临床特色:

  王贤良基于多年临床积累,对心衰、冠心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方面聚焦临床疗效,注重传承创新,总结出系列名医效验方,优化专科诊疗方案,提升专科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同时他基于学科病种及发展特点,坚持中西并重,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单位进修,带领团队开展冠脉复杂病变介入及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现代诊疗技术;他以难治性心衰为切入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协作搭建“中西医联合远程会诊平台”,开展疑难重症的中西医联合攻关,提高临床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诊疗能力。

  学术成就:

  王贤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区域诊疗中心执行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核心骨干。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中医药行业专项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期刊论文67篇,其中SCI收录22篇;参编学术著作5部,其中副主编2部;他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及秘书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药新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指南》《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等行业规范7部。

  学术思想:

  王贤良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毛静远)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心衰、冠心病为重点研究病种,同时深化开展冠脉微循环障碍等方向系列研究。

  1.建立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及综合评价体系

  王贤良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和临床流调,提出集成心衰中医分期辨治方案的思路,开展系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建立了能够彰显中医药治疗心衰疗效优势的“病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制了基于中国文化改良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经测评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成果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2.揭示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现代内涵,建立基于生活质量改善的辨治用药方案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王贤良基于大样本、多地域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本虚标实证候演变规律(本虚下降,标实上升)现代内涵(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痰瘀),共同执笔制定《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建议》;他建立全国名中医辨治冠心病的中医诊疗信息数据库,开展病-药分析、证-药分析、症-药分析,形成了基于生活质量改善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辨治方案。成果获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

  3.拓展中医药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方向

  王贤良基于微血管性心绞痛气滞痰阻血瘀的基本中医证候特征,证实理气化痰活血方药可明显缓解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基于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深入开展理气化痰活血方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机制研究。成果获2014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