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重大平台 >> 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健康知识
【古籍拾珍】《针灸大成》中的补泻手法
2023年12月21日

  在《针灸大成》中,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将其简单总结如下:(1)无论补法泻法,随咳进针,以免损伤经气。补法分三部而进,是徐进的方法,先在浅层施行手法,次在中层施行手法,再在深层施行手法;泻法先刺入浅层,稍停后直接刺入深层,先在深层施行手法,次在中层施行手法,再在浅层施行手法,这样分三部而退,是徐退的方法。(2)呼吸法:补法中随呼气而推进,泻法中随吸气而退回。(3)撚撅法:撚,就是捻转;撅,就是提插。撚法,补可用左转,泻可用右转;撅法,补可用紧按慢提,泻可用紧提慢按。(4)阴阳数和生成数:补用九阳数或“生数”,泻用六阴数或“成数”。(5)担截法:杨氏把担截法解释为提法和按法。当针分三部刺入地部后,“再推进一豆,谓之按,为截,为随也”;当针分三部退出至天部后,“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

  在此特别提及捻转补泻手法,在《针灸大成》中被称为“撚法”,这种手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被临床广泛应用。补可用左转,泻可用右转,笔者曾经在临床试验中通过红外热像仪对这种补泻手法的效应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补法可以使合谷穴的局部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合谷穴的局部皮温降低。由此可见,在针刺治疗中加上对症的补泻手法可以大大提高疗效。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