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名医名家 >> 天津市名中医
吴深涛

  一、从事临床工作情况

  1983年始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1998年作为内分泌科主任负责病房查房和门诊医疗工作,带领学科建设发展,使其为天津市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医、教、研在全国内分泌代谢病领域亦位居前列。

  经20余年研究,创新出糖尿病“浊毒内蕴”中医病机观,立“化浊解毒”疗法和方药及“糖毒清”等相关院内制剂,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并由此主持编写了相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标准8部,及中管局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学术理论得到推广应用。

  2003年SARS肆虐期间,身先士卒进入“红区”并圆满完成了抗疫和研究任务。此次“新冠”作为天津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医疗救治会诊专家组成员全程参加中医药抗疫工作。

  2015年始领导科室开展国际医疗,收治二百余东欧等国病人均获良效。并应邀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医疗讲学和医疗,弘扬了中医文化。

  长期在临床一线诊治大量病人,以优质的医术、良好的疗效服务而被医院聘为“首席专家”,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二、主要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

  1.创新性地提出糖尿病“浊毒内蕴”中医病机观,认为“脾不散精,内生淤浊,腐秽酿毒”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过程,立“化浊解毒”疗法和方药等,显著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并由此负责制定了相关中医临床指南及临床路径,学术理论得到业内认可及推广。

  2.进而提出“内毒蓄损”是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之一,从而立“内毒论”,认为内毒为病的证候发展循“气-血-脉络”之规律,总结出“气-血-脉络辨证法”及用药体系,总结出化浊解毒饮、十味白术散、柴胡解毒饮、十妙解毒饮等系列方剂,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肾脏疾病等各种疑难杂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关学术著作《内毒论》,近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3.提出“适应性平衡”中医药疗效的核心机制之一,对许多难愈之病,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以适应病理变化,使各系统由失衡状态到构筑新的平衡状态,即先建立病理适应性平稳再通过治疗和修复机制而至生理性平稳,终达健康之境。

  4.研制出“糖毒清颗粒”“肾消颗粒”等系列院内制剂。

  三、传承学术、培养继承人和团队建设情况

  吴深涛教授带领学科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心。近三年来,专科年门诊量持续超过1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数保持在1300人次左右,辐射华北、东北地区,近年来已影响到亚洲、欧洲等国际区域。目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病方向博士点单位,国家中医新药内分泌专业临床评价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单位,天津市基层首席糖尿病医师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在吴深涛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对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一直处于全国领先行列,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重点学科。现有医生21人,平均年龄44.55岁,高级职称13人(正高7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团队结构合理,梯队建设稳定。吴深涛教授作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培养中医事业人才为己任,共培养培养硕、博士80余人,学术继承人10人,现多成为全国各地医院学科骨干力量。

  学科团队一直坚持以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出发点,秉承中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思路,逐渐形成了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诊疗特色的专科优势,并确立糖尿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为临床优势病种和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和完善了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主持编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20余项,国内期刊论文300余篇,近五年发表SCI论文3篇。

  202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深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同时专科成功申报并获批天津市中医内分泌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对优势病种建设、人才培养、推动分级诊疗和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23年将进一步完善亚专科建设,明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疾病、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等亚专科,确立各个亚专科的诊疗团队、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目标成果,对不同病种进行临床及基础深入研究。

  2023年发布的《中医医院竞争力报告》显示,本专科在全国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排名位列12名。

  四、代表性学术继承人情况

  学术继承人王斌,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现任中华中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病药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

  主要研究领域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垂体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在中西医结合辨治的同时,突出中医特色,强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综合治疗以取得突出疗效。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顽固性神经痛,运用“益气温润、化浊通络法”对其进行临床治疗,使临床疗效大幅提高。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伴反复低血糖发作的特点,运用中药“益气健脾、升阳透热法”能够减少低血糖发生频次、平稳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等降糖西药的用量。

  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病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重点领域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各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内分泌学术专著2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在科室管理方面,围绕西药疗效差、发病率高的亚专科病种增设专病门诊5个,进一步突出中医优势。不断推进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近三年来学科新增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新增本科专业选修课1门,多位教师承担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授课任务,内分泌科获得2019-2020学年度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人获得院级优秀教学管理者,科室多名教师荣获2020年度天津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实践教学人员等荣誉称号。

   五、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

  • 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肝脏IR大鼠PGC-1α表达与DGAT2、PPARγ的相关性及化浊解毒中药的干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脂饮食诱导IR大鼠DGAT2活性与APN、Lp相关性及化浊解毒中药的干预研究。

  3.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诊疗研究(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天津分中心负责人),项目编号:200707001-G01(2008年9月——2010年12月)。

  4.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慢病项目——“基于社区的糖尿病中医药干预及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07004(2011-2014年)。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糖尿病高危人群。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甲状腺结节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制订)。

  • 科研成果

  1.化浊解毒法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

  2.化浊解毒法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8年)。

  3.补脾肾化湿浊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

  4.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5.经皮穴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日本厚生省资助课题,子课题负责人。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年)。

  六、学术著作及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不超过5本,论文不超过5篇)

  (一)学术著作:

  1.《内毒论》,2023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

  2.《中医临证修养》,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辨治》,2001年,天津科技出版社,主编。

  4.《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论治》,2007,人民军医出版社,主编。

  5.《张琪学术思想探赜》,2013年,科学出版社,主编。

  6.《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柣感染防治中医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2,副主编。

  (二)发表论文:

  1.内毒论[J].中医杂志,2017,58(15):1265-1269.

  2.内毒蓄损与“生生之气”失衡——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J].中医杂志,2016,57(23):1985-1988.

 3.Tangduqing Granules Attenuat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PPAR γ and DGAT2 in Type 2 Diabetic Rats,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2019,通讯作者

  4..Diabetic cardiomyopathy: clinical phynotype and practice,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2022,通讯作者

  5.Research progress of typical flavonoids in improving insulin resistance,2020,通讯作者

  6.难病可从毒去解——论内毒与难治性慢性病诊治之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12):1-5.

  7.从内毒分期论治痛风[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07): 4116-4118.

  8.《脾胃论》绪余[J].中医杂志,2019,60(11):911-915.

  9.论糖尿病从“脾不散精”到“浊毒内蕴”之病机观[J].中医杂志,2018,59(22):1920-1924.

  10.适应性平衡:中医药疗效的核心机制[J].中医杂志, 2015, 56(22): 1891-1894.

   七、学术兼职情况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

  中国代谢病防治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天津中医药杂志编委;

  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医院首席专家。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八、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励

  天津市卫生局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天津市卫生局;

  天津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中医药大学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天津市总工会;

  天津市名中医,2016年,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天津市第四届“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称号;

  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第六批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吴深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九、主要事迹及贡献

  吴深涛教授从医40载,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和各种肾脏病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多项科研成果。

  (一)从医历程

  吴深涛教授于1978年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而始涉中医学,于1983年毕业后即回到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院内科投身于中医临床一线。经四年实践之磨炼,虽成为医院骨干,仍为深造而于1987年考回母校攻读研究生读硕士期间从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继投我国著名中医肾病学专家、国医大师张琪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从师三年余不仅得其传精湛之医术,恩师高尚的医德亦深植其心。1993年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1995年晋升副主任医师。临证常苦病人所苦,难病人所难,对外地和远道而来没能预约上的病人,无论多晚都给加号直至看完为止,并以取最佳疗效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己任,拒收红包且对有困难的患者时常垫付费用,如曾将周姓危重患者家属感谢及时救治而送的一万元打到病人住院费中。自1998年作为内分泌科主任带领学科建设发展,使其为天津市最大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2000年晋升主任医师。以“医者贵在愈难病”为己任,于2007获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期间在繁重的病房查房和管理工作、门诊诊治大量病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先后师从路志正、吉良晨、薛伯寿、吕仁和等多位国医大师名家,近四年的时间风雨无阻往返于京津待诊修习,换来的是以精湛医术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人之疾苦。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名中医”,2019年作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继续为医院和学科发展努力工作,2023年被医院聘为“首席专家”。

  (二)临床工作

  吴深涛教授作为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从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的重建、学科发展到日常管理工作都投入大量的心血。专业上一直致力于中西医配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在糖尿病及其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诸并发症的研究领域,探索总结出了糖尿病“由浊致毒”的中医新病机理论和化浊解毒法方对抗糖尿病的糖、脂毒性和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则方药,解决了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糖、脂、肥同调的难题,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创立了补肾健脾、渗浊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益气润通、淡渗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伸“毒”学内涵,从“内毒”为病辨治疑难病症,如清利肝胆、解毒散结法及柴胡解毒饮等系列方药治疗甲状腺疾病、从“浊毒痹”辨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所开发研制院内制剂糖毒清颗粒、消渴合剂、肾消颗粒、消渴通络丸等,明显提了高临床疗效,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学科影响力。天津中医一附院内分泌科也已建设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患者覆盖京津冀地区,每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病房收治患者约1500人次。

  吴深涛教授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医疗讲学和医疗,弘扬中医文化。并于2015年开设国际医疗项目,收治来自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各国病人,累积近200余人次,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国际诊疗项目在东欧地区已有相当影响,为“一带一路”建设,弘扬祖国医药及扩大天津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作出了贡献。

  (三)抗击疫情

  2003年SARS肆虐,吴教授作为科主任身先士卒并作为一线人员进入红区,克服病痛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抗疫和学术研究任务。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他以其职业的敏感性关注着疫情发展,并在第一时间向医院提出参战申请,他说:“我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进过红区有经验。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仍应发挥余热,特别是在发挥中医药优势方面。”作为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会诊专家组成员,进驻海河医院参加中医药抗疫工作。期间他始终以医者、党员之初心积极探索以中医药防治新冠的疗法方药,与红区内医生配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功底精心指导下级医师和兄弟单位的同事辨治每一位患者,并全程参加针对危重患者的全市专家会诊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工作之余,他认真总结抗疫经验,为全球近的2000名海外中医师群作了《我对中医辨治新冠肺炎的临床体会》的线上讲座,深受欢迎,为天津及国内外更广大地区的抗疫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学术思想

  吴深涛教授学宗《内》、《难》,术法仲景、东垣,衷中参西,主张“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从医多年博取百家之长,潜心修习,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守正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1.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内毒蓄损

  吴深涛教授经长期临床实践提出“内毒蓄损”是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之一,并创立“内毒论”,认为“内毒蓄损”与“生生之气”关系失衡决定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认为内毒致病常遵循由内而外、由脏及末,耗损气血,内蚀脏腑,外溢肌肤、流注肢节的规律,将其征候规律归纳为:气机涩滞—内生淤浊--蓄蕴血分--酿毒内损,其传变则循“气-血-脉络”之演变规律。从而建立了内毒病“气-血-脉络辨证法”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之思维方式综合施治,更利于掌控内毒的关键病机。将此病机理论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总结出化浊解毒法、柴胡解毒法、健脾化浊毒法、清肝舒郁解毒法、清胃泻心解毒法、清心益肾解毒法、柔肝滋阴解毒法、败毒散结法和温败毒法等多种解毒疗法,显著提高了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内分泌代谢病证的临床疗效,亦为提高中医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探索出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了本学科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代表其学术思想的新专著《内毒论》近已出版。

  2.化浊解毒,糖尿病防治之新理念

  吴深涛教授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糖尿病“浊毒内蕴”病机观点,认为“浊毒”是糖尿病的启变要素并贯穿糖尿病病变之始终,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由浊致毒”的演变规律。总结出糖尿病早期脾不散精;临床期浊淤血分,浊蕴酿毒;并发症期毒损脉络的中医病机系统理论,创制化浊解毒疗法及系列方药,如糖毒清等院内制剂,为创新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理论,开拓有效疗法和方药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基础,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脂代谢异常疗效得到显著提高。

  3.适应性平衡,中医药疗效的核心机制

  吴深涛教授认为中医学是从系统关联的整体观认识疾病,其承制相因思维融天人合一、环境因素、脏腑间的奉承和制约关系,以及药物之七情和合等因素调整恢复脏腑生理功能,从而赋予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思维方式和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中药复方个体化配伍等非线性复杂作用机制,而其疗效的核心机制则是中医药所特有的“适应性平衡”。中药的作用从宏观上讲是恢复“阴平阳秘”之衡态,具体而言则首先发挥适应性平衡作用,助人体各系统针对病理因素的影响,调节人体机能以适应病理变化,先构成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如难愈性疾病,亦可暂构新的病理性平衡状态而适应之,继而通过药物和自身的修复机能再渐至生理性平衡,终使各系统由失衡状态恢复至健康状态。

  (五)教学相长

  吴深涛教授尤为重视中医人才的培养,教书育人,求诲人不倦,带教过程中主张师生之间应相互“问难”,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医学修养,方可为中医大业的栋梁之材。现已培养及在培养学术传承人10名,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大部分人已经成为全国各医疗占线上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吴教授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要求自己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毫不保留地将个人学习和临床经验著书相传以为他人特别是年青学子同道们所用,主编出版学术专著7部,负责主持编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8余部;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日本中医学会杂志》等多种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