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名医名家 >> 天津市名中医
杨文华

  杨文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曾任: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二、三届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六、七届副主任委员;现任: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血液病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1974年毕业于天津市卫生学校,师从戴锡孟教授潜心学习中医治疗血液病经验;1978年至1979年参加天津青年中医提高班学习;1988年3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1988年8月至1989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进修学习血液病学,在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及科研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文华主任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理论扎实,医德高尚,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从事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7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治疗方面具有独特建树。通过40余年临床工作总结出较为完整的治疗体系,强调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提倡中药全过程参与,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病种创立了不同的治疗大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学术思想包括:

  (1)率先提出“肾虚为本,髓海瘀阻为标”的再障发病机理,提出“补肾活血”之大法治疗。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主骨、生髓、藏精,为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化生滋养之根源。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精旺则血旺,精亏则血少。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体质不强,或烦劳过度,形神耗伤,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或房劳过度,阴精暗耗,终穷必及肾,肾虚精亏,精枯髓空,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百骸失于濡养,发为再障。

  肾虚阳气不足,则无力温煦推动血行而致血流缓慢,瘀滞脉络;肾阴虚者,津液不足,脉络空虚,血滞脉络成瘀;阴虚则生内热,与血互结,易致血瘀或血溢脉外,血出而为瘀。无论肾阴虚、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皆可因虚致瘀。“虚久必瘀,瘀久必虚”,虚实夹杂,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变证百出,缠绵难愈。肾虚为再障发病之根本,贯穿疾病之始终,髓海瘀阻为标,“肾虚精亏、髓枯血瘀”为病机之关键,提出“补肾活血”之大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强调急性白血病乃正虚为本、邪毒为标,虚实夹杂之病。其传变迅速,具有独特传变规律。发病病机概括为:一方面是因邪致病,认为急性白血病多因胎毒内伏或邪毒内侵,邪蕴骨髓日久而发病;另一方面是因虚致病,认为先有正气不足,而后外邪乘虚而入,邪蕴骨髓而发病。发病后,由于正气虚弱,不能胜邪,阴阳失调,导致髓毒外发,传变迅速,侵入营血,攻注脏腑。其传变特点与伏气温病类似,具有独特传变规律。毒邪早伏骨髓,氤氲而动,待发病条件成熟后由骨髓外发。发病后,毒邪总的传变趋势是从骨髓到血分,再到营分,然后到气分、卫分。甚至对于发病急剧者,上述传变阶段不明显,一发病即见髓、血、营、气、卫俱病。缓解期以余热尚存、气阴大伤多见。

  (3)创立中医单元疗法分期辨治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中医要全程介入、全程参与、减毒增效、发挥优势。在化疗过程中,中医要全程介入、全程参与、减毒增效、发挥优势。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四个单元:化疗期单元、骨髓抑制期单元、缓解期单元及不化疗期单元,并在各个单元内辨证论治。化疗期单元:指患者处于发病初期,正气尚充,并能够接受化疗,处于化疗过程中的阶段。此时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正虚邪盛,正邪两力,相互交争。治疗中本着邪气不去、正气不复的原则,当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临床特征以髓毒、药毒导致骨髓及脏腑表现为主。治疗目的是保护正常脏器组织,减轻化疗药毒副作用,减轻骨髓抑制程度。抑制期单元:指患者处于化疗刚刚结束后,邪毒得到遏制或清除,骨髓造血能力处于抑制阶段。其病机特点为脏腑失调,正虚邪伏,骨髓损伤。故治疗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治疗目的主要是调动机体免疫功能,使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以求正胜邪退,骨髓重建。缓解期单元:指患者处于化疗间歇期,并通过化疗达到完全缓解,以及全程化疗后骨髓处于长期缓解的阶段。本期特点为骨髓重建良好,机体康复,病证消退。此阶段病机为正盛邪退,气血日渐充盈。治疗目的为调节阴阳平衡,调整机体功能状态恢复至正常。不化疗单元:该期包括由于体质、年龄、合并症等原因从未接受化疗者,以及化疗后由于多药耐药、脏器损伤、严重感染而不能再化疗者。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肿瘤进展,有效治疗并发症,在人瘤共存情况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西医采用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根据证候变化,采用扶正解毒方,随证加减。

  (4)提出清肝化瘀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根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提出本病病位在骨髓,涉及肝、脾、肾三脏,其病机虽有多端,但基本病机是血瘀气滞,血气有余,肝火旺盛,肝热血瘀,故气滞、血瘀、肝热为病机关键,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当”的理论,治疗的重点祛邪在先,邪实不去,正气不复,邪去则气血自通,提出清肝化瘀法,自拟清肝化瘀方,治疗以清肝、化瘀、理气、活血为主,清通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但根据分期应有所侧重。病变初期以攻为主,中期以扶正祛邪兼顾、标本同治,晚期以扶正为主兼祛邪。清肝化瘀贯穿始终,辅以凉血、软坚散结、益气扶正。真红发病过程中极易合并血管损害、血栓形成、皮肤瘙痒等诸多症状,临证中善用行气、养血、调血、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将“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凡病以祛瘀为先”的理念,灵活的应用到治疗之中,进而明显改善患者脉络瘀阻之征象,缓解高粘滞状态,减少本病造成的血管损害,进而达到预防血栓与出血之目的。

  目前坚持每周2.0个工作日门诊,年门诊量约7000人次。

  作为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培养继承人5人;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硕士40余名。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获得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2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杨文华辨治血液病经验荟萃》及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医血液病学》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