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名医名家 >> 天津市名中医
赵建国

  一、个人专长

  赵建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12月生于天津,天津中医一附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委会顾问。学术专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科疾病,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二、从医经历

  赵建国先后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和天津市第八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自1976年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新医科(针灸部的前身)工作至今,先后在门诊,急症,电生理室,病房工作。1981年完成了针灸科历史上的第一次动物实验《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内关等穴对小白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自1990年医院搬迁到鞍山西道新址后任针灸部中风科科主任,后主持针灸部工作,使针灸部的病床从不足150张发展成300张,急危重症患者也是针灸部历史之最。2000年任国际医疗康复大厦院长,每天查房出门诊,针灸病床发展到600张,门诊量也大幅度增加。自1987年至今先后被派出进行研修、医疗、讲学、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到过的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前南斯拉夫,西班牙以及非洲,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祖国医学在海外的传播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引进如卒中单元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在国内外担任英语、法语翻译,1991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针灸大会上是唯一用英法二种语言主持大会的中国代表。1993年在西班牙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急救医学会议上,首次将祖国医学打入始终由西医垄断的世界急救医学学术会议中,并载入大会论文汇编。

  三、临床工作情况

  参加工作40多年来,主要用中医手段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结合祖国医学的优势,尤其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结合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方面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经常出席院内、市内、外省市的疑难病会诊。在国医堂门诊时间接诊国内外患者,经常是一号难求。

  四、主要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

  (一)提倡中西医互补,坚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辨病结合

  赵建国在多年的诊疗过程中,始终提倡中西医互补,始终认为中西医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传统自然哲学思想孕育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医学科学体系,完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不必强求必须结合。赵建国坚持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

  赵建国始终在诊疗过程中坚持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相结合。诊断时,可通过外在的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也从整体出发,确定治疗方法。对患者处于相同疾病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法多样化,疗效也有了较大提高。如糖尿病的诊治,赵建国认为糖尿病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正气不足,脏腑失调,阴阳气血失和基础上,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提倡糖尿病要分期治疗,养治结合,养即是养护,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主要从健康教育、生活干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养护。

  (二)注重治未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

  正是基于对“治未病”理论的深刻认识及理解,赵建国在临床工作中,时刻将“治未病”作为疾病治疗的目标,将未病、欲病、已病各阶段预防为主的思想贯彻始终。尤其在诊治过程中,对于细微症状的捕获,更有独到之处。赵建国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治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创立板青液预防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

  赵建国汇通中西,对一组临床常见症状进行了新命名——棘突压痛综合征。在他40余年临证发现:胸闷、心悸、胸背痛、眩晕、乏力、关节疼痛、胃部不适、耳鸣等症长期困扰着成千上万的患者,其中相当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颈椎病、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等,但经长期治疗,临床症状仍难以消除。赵建国查询以往30年文献未见将此类症状统一归类。因按压脊柱棘突相应部位,患者会出现压痛,赵建国教授将这些由脊柱风湿活动引起的症状命名为“棘突压痛综合征”,发表在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

  获得科研奖项:

  2001(《板青液预防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97424),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JB2001-2-031-R1第一名;

  2006《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JB-3-142-R1第一名;

  2005《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及心律失常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4JB-3-116-R1第一名。

  多年以来,创出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项学术第一:

  (1)1980年,第一个为英国医学代表团参观医院做口语翻译;

  (2)1981年4月26日第一个完成应用统计学处理的动物实验《针刺内关等穴对小白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 ;

  (3)1982年10月创办我院第一个急症并任组长;

  (4)1984年在我院第一个发表翻译医学资料(赵建国摘译.过量饮水引起致死性脑水肿[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4(5):257);

  (5)1986年我院第一个在美国发表英文论文(Zhao Jianguo,Zhang Linying.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Theory.,Am.J.Acupuncture,1986(2):105-109);

  (6)1987年首先提出脑出血不要再止血(赵建国.脑出血不宜使用止血药.天津中医一附院院刊,1987(1):78);

  (8)1987年首先提出应激性溃疡不要胃肠减压不要禁食(赵建国.胃出血与胃内减压之我见.天津中医一附院院刊,1987(1):78);

  (9)1989年在我院第一个出版汉英病名词典《汉英·英汉医学病名词汇》(赵建国主编.汉英·英汉常见医学病名词汇.第1版.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89年)。

  (10)1990年6月20日开始,第一个在日本北里大学Kitasato与日本二重作教授合作开始科研实验.(Brain Activity of a Rat Reflects Apparently the Stimulation of Acupuncture.Cellular and Moleaular Biology,1995,41(1):161-170)

  (11)1990年12月5日第一个在巴黎用英语法语二种语言主持世界第二届针灸大会;

  (12)1993年6月13-2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第六届世界急救医学会上第一次将中医打入由西医垄断的急救医学;

  (13)2013年第一个报告新的疾病:棘突压痛综合征(赵建国,何佳,李响,郭娜,李国森,张根利.棘突压痛综合征-----一组常见症状的新命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990-992);

  (14)从2013年3月开始至今,作为我院的第一个教授在北大讲授中医;

  (15)我院第一个卫生部开展的全国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专家;

  (16)在我院首先提出大面积脑梗死需要脑外科的支持;

  (17)在我院第一个明确提出若干疾病的诊断如:多系统萎缩,不安腿综合征,Meige’s syndrome,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侧萎缩症,亚急性联合变性,多发性硬化,Lamber-Eaton Syndrome等;

  不仅是临床能力上表现突出,赵建国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成绩亦是显著,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和创新之处。他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篇,主编著作6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脑梗死》(人民卫生出版社)、《中风病大讲堂》、《中风病防治指南》、《汉英.英汉常见医学病名词汇》、《汉英医学病名词汇》等,参编著作多部。

  自2020年疫情以来,赵建国第一时间给予正确舆论导向,提出了个人防护的有效建议,消除了社会恐慌情绪。并多次参加海河传媒的疫情讨论节目,对疫情发展、个人防护、中医治疗等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论述。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五、中医药传承情况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这是赵建国在医学教育上最贴切的写照。他不仅培养了自全球各地硕士、博士研究生130名,更是悉心栽培了多名学术经验继承人传承其临床学术心得,可谓桃李满天下。

  六、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作为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会长,赵建国提出依托学会雄厚的医疗专家资源,推动天津市包括中医药的大健康事业的发展,组织了网上网下多种形式的医疗科普宣传,仅在搜狐健康网上,赵建国一人的科普阅读量超1500万!同时打造了《明医讲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千五百多期优质的医疗科普节目,栏目的累计收听达到了150万人次。部分科普节目已选送到如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养生堂》及《健康科普》、喜马拉雅、新浪网、北方网、今日头条、抖音等多家媒体发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