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一、个人专长
王金贵教授致力于中医“杂合以治”综合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擅治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脊髓侧索硬化症、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月经紊乱等,形成了“针推引其经,方药调其脏”的治疗特色;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形成“针推熨拓治其标,口服煎丸治其本”的治疗特色,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见长;对于小儿肌性斜颈、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语言、运动、社交功能发育迟缓等儿科病证,形成“急则遣方用药,缓则小儿推拿”的杂合以治治疗特色。王金贵教授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主持制定国家诊疗方案、指南、临床路径、操作标准6项,取得国家专利11项。主编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推拿学》等国家规划教材17部,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2部,获得省部级著作奖4部。
二、从医经历
王金贵教授1988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进入了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已34年。在其三十余载从医历程中,他早已褪去年轻时的青涩,而是由一名年轻的小大夫变成了一位睿智从容、被患者亲切称赞为“全能型专家”的天津市名中医。但他唯一始终不变的是对中医的深沉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
担任职务: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机缘巧助业医路
天津是近现代武术之乡,王金贵教授出生在滨海新区的塘沽地带,儿时耳濡目染,便对身边很多练武的大人们“捏胳膊拿环”(旧为伤科代称)的手艺很感兴趣,虽未正式拜师却也学了一些功夫招式,同时也掌握了几手简单的推拿手法。到了少年时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滨海一带也被地震殃及,王金贵教授亲眼目睹了因为髋关节脱位而痛哭流涕的七尺男儿,在专家妙手施治下,神奇恢复直立行走以及下肢腿骨折而绝望的老人,在专家紧急救治下,重铸生活信念,这些都深深镌刻在他年少的记忆里,坚定了他从医的毕生信念,参加高考时毅然决然的报考了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五年的中医专业学习奠定了他初步的中医理论基础,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了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他的业医之路。
2.而立喜获名医助
王金贵教授的博士生导师是刘公望教授,刘老被公认为中医学院的“百科全书”,方脉功底深厚,他博览群书,无论是中医经典还是各家理论,无不涉猎。在老师的影响以及指导下,王金贵教授从内、妇、儿到伤科的角度对中医临床400余个方剂逐一进行了临床验证。这些中医理论功底的积累也为王金贵教授日后以中医综合疗法,内外兼治、涉及多专科疾病的全方位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金贵教授的共同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石学敏院士,他在石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指导下,创新性提出了“通督疏经”针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进一步强化了在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针推结合,也促进了他后来“针推方脉,杂合以治”思想的确立。也是在石院士的鼓励以及支持下,王金贵教授从科室的年轻大夫一跃成为全院当时最年轻的科主任。
3.不惑亦然砥砺行
随着理论功底的不断深厚,临床水平不断提升,王金贵教授也因其突出的成绩,在不惑之年获评天津中医药大学首批中医师带徒导师。在这批专家里不乏石学敏、张伯礼、阮士怡等中医大家,而他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着严谨学风,注重积累传承向发挥创新的转变,教学相长,时常与徒弟因为学术问题讨论到很晚。在这期间,他拜在了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门下,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重视“气血调节”是黄老治病特色。王金贵教授在其启发下,一方面将气血平和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而他的门诊患者也由以往单一的颈腰腿病患者群,病种逐渐地丰富起来,帕金森、脊髓侧索硬化等一批临床疑难病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自此,王金贵教授也从一名针灸推拿医生,逐渐成为“针灸熨拓煎丸之法无所不备”的临床“杂病”知名专家。
4.杂医蜕变向名医
对于经方的信手拈来,源于他持之以恒的经典背诵;对于中药的布阵得法,源于他经久不变的近与病谋;对于手法的应用有神,则源于他长期以来的手随心动。经过临床多年的锤炼,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王金贵教授实现了从“杂医”向“名医”的蜕变,成为了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天津市名中医、岐黄学者。
三、临床成就
王金贵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始终秉承“诸科旁通,医理贯之”的诊疗理念,专于方药、通于针推。经过3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对于疑难病证应遵循“针灸熨拓煎丸之法无所不备”的“杂合以治”理念,使得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疑难杂症得到临床有效控制。
在伤科领域,他改变传统“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的模式,强调时相性辨证思维要贯穿现代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始终,并创新性提出手法适时应用理念,总结出以手法为主导的中医杂合以治综合应用方案,形成了“针推熨拓治其标,口服煎丸治其本”的治疗特色。其牵头制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被全国广泛应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在内妇科领域,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创新性总结出“通脉调气”为基础的津沽脏腑推拿理论方法体系,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全国首批“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并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脏腑推拿治疗学》。同时,临证注重针、药、推等疗法的综合应用,逐步形成了“针推引其经,方药调其脏”的治疗特色,在治疗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脊髓侧索硬化症、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月经紊乱、不孕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在儿科领域,针对小儿病、生理的特殊性,创新性提出小儿推拿“核心特定穴”思想,并总结出以小儿脏腑体质辨证为依据,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治则的小儿推拿理论方法体系,形成“急则遣方用药, 缓则小儿推拿”的治疗特色。基于此,王金贵教授也连续成为“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主编。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语言、运动、社交功能发育迟缓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金贵长期从事推拿临床治病规律与现代机制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开展中医综合疗法规范化研究,领衔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明确了中医“杂合以治”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优越性,形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时相性辨证施治方案;确立了整复手法最佳应用时机,建立推拿手法适时应用新范式;聚焦“脑-肠互动”途径,阐明脏腑推拿治疗情志病的内在规律,系统建立脏腑推拿治疗新体系;关注肠道效应靶点,刻画肠道功能稳态的关键作用,揭示脏腑推拿调控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制;立足骨骼肌纤维化病理进程,明确了推拿干预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为实现扩大推拿手法干预方式提供依据。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5月,王金贵已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88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22部。主要著作情况如下: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2022年5月
|
《津沽伤科推拿》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2年3月
|
《图解津沽小儿推拿》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2年3月
|
《图解孙重三小儿推拿》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2年3月
|
《图解三字经小儿推拿》
|
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8年1月
|
《颈项痛推拿治疗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18年9月
|
《津沽小儿推拿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18年2月
|
《视频+图解 津沽小儿推拿》
|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1月
|
《视频+图解 颈椎病自我导引康复》
|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1月
|
《视频+图解 腰痛自我导引康复》
|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1月
|
《视频+图解 膝关节病自我导引康复》
|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1月
|
《视频+图解 肩周炎自我导引康复》
|
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8年1月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图解——推拿功法
|
副总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8年1月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图解——小儿推拿
|
副总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8年1月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图解——自我康复推拿
|
副总主编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7年9月
|
《王金贵津沽脏腑推拿心法》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年6月
|
《石学敏中医技法临证精讲丛书》石学敏推拿临证精讲
|
主编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9年6月
|
《常见病实用推拿治疗》
|
主编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7年1月
|
《常见病实用推拿治疗》
|
主编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5年5月
|
《老年常见病推拿治疗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04年1月
|
《腰腿痛推拿治疗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04年1月
|
《膝踝痛推拿治疗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2000年5月
|
《膝踝痛推拿治疗图解》
|
主编
|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
·承担项目
截至2023年5月,王金贵共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2项。主要课题情况如下: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2007.01-2007.12
|
从脑-肠互动途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摩腹法的治疗作用(3067272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08.06-2010.12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研究(2007BAI20B032)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疗常见病项目
|
2009.01-2011.12
|
腹部推拿调控肠易激综合征结肠-内脏中枢互动途径的相关机制研究(30873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1-2013
|
退行型腰椎滑脱症治疗康复一体化及推广应用研究(201107004)
|
国家中管局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
2015.01-2018.12
|
基于情感环路探讨摩腹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作用机制(8147379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6.01-2018.12
|
按揉法调控TGF-β1/CTGF作用途径干预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150367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01-2022.12
|
基于Tryptase-PAR2-PKCε通路敏化TRPV1探讨腹部推拿干预IBS内脏痛的作用机制 (81873394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3.1-2026.12
|
基于肠道菌群介导TLR4/MyD88/NF-κB通路研究腹部推拿干预IBS肠道机械屏障的作用机制(8227467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05.04-2007.12
|
老化痴呆鼠痴呆状态与针刺改善作用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05YFSYSF01500)
|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子课题)
|
2008.04-2011.03
|
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应用时机研究(08JCZDJC15700)
|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
2013.04-2016.03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时相性分型施治研究(13JCYBJC22200)
|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
2015.2-2016.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指南修订 (SATCM—2015—BZ01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
2015.2-2016.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腕管综合征中医临床指南修订(SATCM—2015—BZ01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
2015.2-2016.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修订(SATCM-2015-BZ270)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
2018.10-2019.9
|
了解我们的颈椎——让青少年远离颈椎病(18KPHDSF00210)
|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
2023.1-2023.12
|
中医药循证能力提升项目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
2001.09-2004.12
|
推拿滚法操作机理规范性研究(02040)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02.09-2004.09
|
推拿治疗头痛机理的实验研究(02028)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04.09-2006.09
|
腹部推拿治疗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20040304)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
2005.10-2007.09
|
腹部推拿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2005031)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07.10-2009.09
|
缠推法推拿手六井穴治疗轻度腕管综合征临床研究(07060)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07.10-2009.09
|
通脉调神手法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临床疗效及相关神经递质调节作用的研究(07061)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09.03-2010.03
|
中医学生在《推拿学》实训中医患交流能力培养的研究(2008-SX-13)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
2011.01-2012.12
|
手法对颈椎病颈肌三维等张运动力-电时空效应研究(20101210120001)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
2011.10-2013.09
|
功能性便秘患者脑、肠电生理特征与腹部推拿干预的相关性研究(11038)
|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11.10-2013.09
|
患肢屈髋位牵引在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研究(11039)
|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12.11-2015.10
|
基于“精则养神”理论的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机制研究(20120210)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
2013.02-2014.08
|
《推拿学》中外教材比较研究(JC201314)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
2013.05-2015.05
|
基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推拿治疗学》整体化教学模式探讨(2013JYB017)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
2013.10-2015.9
|
基于“动则生阳”理论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早期预警防治研究(13066)
|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13.9-2016.8
|
天津地区内科推拿流派整理及津沽脏腑推拿学术研究(20130209)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
|
2015.10-2017.9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推拿核心特定穴筛选及疗效评价研究(2015100)
|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
|
2016.12-2018.11
|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本科生推拿手法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探索性研究(2016JYF01)
|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
2017.07-2019.06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拿治疗学》中的应用研究(2017002)
|
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分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
|
2017.6-2019.6
|
以“微课”为主体的《推拿治疗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171006302B)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
2019.1-2021.12
|
基于对NGF-TrkA通路的影响探讨腹部按法治疗神经源性尿潴留的作用机制(2018KJ028)
|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
2020.8-2022.8
|
基于边缘系统整合调节的腹部推拿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疲劳脑功能机制研究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项目
|
2005.02-2007.01
|
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院0531)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级科研课题
|
2008.04-2009.03
|
推拿学病例诱导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08-3)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研究计划项目
|
2015.01-2016.12
|
手法对先天性肌斜颈肌纤维化组织中的TGF-β1表达的影响(院201405)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拓新工程”
|
2017.01-2018.12
|
医院临床科室科研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基金”
|
2018.1-2019.12
|
中医“和法”理论指导的津沽小儿脏腑推拿配合捏脊治疗厌食的临床研究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拓新工程”
|
·成果奖励
截至2023年5月,王金贵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2005
|
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07
|
通脉调气推拿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08
|
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08
|
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
|
天津市南开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9
|
以手法为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方案及评价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0
|
从脑肠互动途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摩腹法的治疗作用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0
|
从脑肠互动途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摩腹法治疗作用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3
|
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佳应用时机研究
|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9
|
脏腑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20
|
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21
|
慢性脊柱软组织损伤疾病中医时相性辨证的理论实质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制定标准
截至2023年5月,王金贵主持制定诊疗方案、指南、临床路径、操作标准6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2020
|
WHO BENCHMARKS FOR THE PRACTICE OF TUINA(WHO推拿实践技术规范)
|
2020
|
WHO BENCHMARKS FOR THE TRAINING OF TUINA(WHO推拿培训规范)
|
201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临床指南修订 (SATCM—2015—BZ016)
|
201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项目—腕管综合征中医临床指南修订(SATCM—2015—BZ013)
|
2016
|
201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中医“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脏腑推拿技术操作规范修订(SATCM-2015-BZ270)
|
2015
|
坐臀风(臀上皮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
·国家专利
截至2023年5月,王金贵已取得国家专利11项。
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2023.2.14
|
一种中医推拿实验鼠套用衣
|
ZL2022 2 1336524.4
|
2023.1.20
|
一种配合直流电透入的固定药棉装置
|
ZL 2022 2 1338842.4
|
2022.4.1
|
一种具有热敷功能的电动振腹器
|
ZL 2021 2 1286675.9
|
2021.11.19
|
一种中药湿性热敷按摩腰带
|
ZL 2021 2 1286674.4
|
2020.10.13
|
一种中医按摩基础试验专用手套
|
ZL 2019 2 2305519.1
|
2018.4.13
|
实验动物外敷衣服
|
ZL 2017 2 0254979.4
|
2016.9.14
|
一种注液式通络储药拔罐
|
ZL 2016 2 0249201.X
|
2016.9.7
|
一种海绵式通络储药拔罐
|
ZL 2016 2 0244394 X
|
2016.9.7
|
一种筛板式通络储药拔罐
|
ZL 2016 2 0245588.1
|
2002.5.15
|
熏蒸床
|
ZL 01 3 22931 1
|
2002.7.31
|
中药熏蒸床
|
ZL 01 2 33247 X
|
·编写教材
聚焦推拿教材体系建设核心问题,围绕推拿学科整体学术特征,首建涵盖基础到临床的推拿多层次教材,成为“十三五”、“十四五”科学出版社推拿专业10部创新教材总主编,奠定了推拿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框架。主编世界中医核心教材《推拿学》,率先实现推拿教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截至2023年5月,主编17部国家规划教材,副主编10部,在十三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中开辟特色手法章节,介绍脏腑推拿手法及推拿流派手法,拓展推拿手法领域;创新教材《实验推拿学》向学生全面介绍推拿学科科研的发展,建立推拿科研思想,提供科研思路与方法,为促进推拿科学研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教材编写情况如下:
时间
|
教材名称
|
职务
|
出版社
|
2021.6
|
《推拿学》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1.6
|
《推拿学》
|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20.8
|
《中医养生方法技术学》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8
|
《推拿学》
|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9.10
|
《推拿学》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4
|
《脏腑推拿治疗学》
|
总主编、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伤科推拿治疗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小儿推拿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手法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学发展简史》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诊断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中医基础理论》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功法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推拿解剖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9.4
|
《实验推拿学》
|
总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2017.9
|
《实验推拿学》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7.10
|
《推拿学临床研究》
|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6.6
|
《推拿手法学》
|
副主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6.9
|
《小儿推拿学》
|
主编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