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学科建设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中医痹病学
稿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2年12月20日

  一、学科概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蕴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由现任学科带头人刘维教授正式组建风湿免疫科,科室逐渐发展成全国领先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风湿病诊疗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十三五”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风湿病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干燥综合征”协作组组长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本学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国中药协会风湿免疫病药物研究专委会主委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副会长单位、京津冀风湿病共同体主席单位、北大人民医院进修医师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天津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单位、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单位等。科室现拥有床位96张,年收治病人逾2000人次,门诊量逾6万人次,是全国最大的风湿病标准化诊疗中心之一,在《2021年度中医医院(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中排名全国第二。

  本学科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相促进、同发展,近年来科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自然、国家中管局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科研经费千万余元,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十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SCI论文共300余篇。

  本学科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科整体临床诊疗水平,将规范化与个体化诊疗相结合,形成以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为重点病种,以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等为特色的优势病种的诊疗体系,学术地位、临床诊疗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学科队伍

  学术带头人刘维教授,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名中医,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中国中药协会风湿免疫病药物研究专委会主委、天津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委等,曾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建功立业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学科注重教学培养、薪火传承,依托于岐黄学者工作室、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加强学科传承力。在刘维教授的指导下,我科现有学术继承人2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天津新锐人才1人,每年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派遣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学会交流、进修培训等;主编、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等教材、专著30余部。

  三、研究方向

  刘维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病症、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等。在研读经典论著,继承前人理论,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痹病之所以缠绵难愈,累及脏腑,还有其更深层次的病理机制,创立了“毒痹论”,显著提高了风湿病的中医疗效。

  学科以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为优势病种及研究方向,包括:基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评价体系的创立与研究、干燥综合征中医标准化研究及临床诊疗方案的推广、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方法学研究等,每年持续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组织科内专家制定优势病种难点,针对难点提出中医解决思路和措施。

  四、科研成果

  学科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等疾病开展系列研究,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二等奖、三等奖等7项。

  学科完成、参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指南10余项,其中,领衔完成的《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诊疗指南》、《反应性关节炎中医疾病诊疗指南》、《未分化关节炎专家共识》、《痛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青藤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用药指南》等已于2019年、2021年、2022年发布。所制定指南多次在国家继教项目、全国及各省份年会进行推广宣讲,得到全国各地专家充分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学术成果“解毒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痛风的系统性研究”、“干燥综合征中医证侯分布规律及疗效评价体系研究”已推广至50余家单位应用,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五、人才培养

  在教学方面,学科承担本科中医班、中西医结合临床班课堂授课,讲授课程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临床研究进展,开设中医风湿病学临床研究选修课,每年累计约400学时。承担研究生、规培医师、进修医师授课及临床带教,每年累计学时800学时。

  学科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授课团队,形成了一支由名中医、岐黄学者、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组成的层次全面、梯队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将共情理念运用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中,推进教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交融互进,采用PBL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承担天津市教委“痹病的中医病证结合动态临床思维综合模拟训练”,所在团队的“中医内科学”于2020年获教育部线下一流课程,及2022年春夏学期智慧树网“双一流高校精品课程(专业课)”荣誉;学科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六、学科发展前景

  风湿免疫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无疑是发展的践行者。在中国,有2亿多患者饱受风湿免疫疾病的困扰。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而医生人数远远不够。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只有尽早诊断,规范治疗,才能让患者早日回归自如生活;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往往不能首诊于我科,错过了很多治疗机会。风湿科以“毒痹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倡导中西医结合诊疗风湿免疫病,在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学科具有辽远的发展前景,将为患者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