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学科建设 >> 教育部重点学科
针灸推拿学
稿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2年12月20日

  1. 学科概况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科创建于1958年,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针灸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以创新观念为先导,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临床基地建设为保证,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体综合实力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2 .学科队伍

  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学术梯队中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天津市授衔专家4人,博导10人,硕导47人,博士后3人,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35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在本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为主,以中青年为骨干,职称、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3. 研究方向

  针灸推拿学经过多年建设,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针刺治疗中风病、针刺治疗老年痴呆、针刺治疗痛证、针灸技术的标准化、经穴的化学基础及其作用原理为主的稳定研究方向,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4 .科研成果

  本学科以针刺治疗脑病及机理研究和以针灸标准化重点的针灸临床方法学研究为特色,以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实验就学示范中心作为基础研究平台,以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和针灸专科医疗中心为临床基地,先后承担国家 “973”、“十五”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4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63部。

  5 .人才培养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医疗同步发展。深化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实训教学建设,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建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毕业博士29人。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组建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唯一的国家级针灸实验教学中心。

  6. 学科发展前景

  本学科以针灸治疗脑病等5个研究领域为稳定的研究方向,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加强针灸临床基地建设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提高针灸对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增强针灸的服务能力,培养高水平临床和基础技术人才,提升中医药研究水平,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在针灸治疗脑病和痛证的临床防治、针灸标准化基础研究、临床评价等相关领域,参与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力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综合优势。将针灸学学科建设成为最大的针灸和推拿医疗、临床教学基地,成为我国针灸推拿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