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重大平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 |
稿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2年11月28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针灸)建设单位,是国内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国际交流中心,由15个病区、南北院门诊、针灸研究所、《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编辑部组成,目前是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重点学科,国家中管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中管局针灸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针灸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风病),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天津市中医针灸优势重点专科。 针灸专科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龙头科室,享有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各种先进诊疗设备,下设52个门诊,年均门诊量50万人次,开放病床800余张,近5年来年均出院病人1.8万余人次,临床服务能力全国第一。专科学术带头人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本专科以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为主要特色,“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石学敏院士构建了中医药特色脑卒中综合治疗体系“石氏中风单元疗法”,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科技推广项目。专科在脑病、经筋病、郁证、痛症、针灸外治、温灸共6个针灸亚专科上有着显著的医疗特色,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为基础,拥有“通关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经筋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调神益智”针刺法治疗认知障碍、“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特色诊疗技术,疗效显著。 专科人才团队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共有医教研骨干211人,其中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114人;博士后4人,博士52人,硕士98人。专科队伍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第二至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15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1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称号1名;天津市名中医3人、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2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2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3名,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次1名、第二层次人才2名、第三层次人才6名。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针灸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后合作导师4名,博导10名,硕导46人,形成了导师群体。 专科是中国针灸学会手法量学专委会、中国针灸学会结构针灸专委会、天津针灸学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挂靠单位,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针灸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中风病”协作分组组长单位,专科队伍中多人在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其中,一级学会副会长1名;二级学会会长/主委4名、副会长/副主委17名。在临床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开展了以针灸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为主体的专科特色科学研究,近6年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33项,总经费6265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局级科研项目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发表SCI文章35篇,出版专著25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针灸诊疗中心发挥我院针灸学科引领作用,以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和标准制定为抓手,完善针灸亚专科和特色诊疗模式建设,推进多学科融合及技术创新,立足于华北地区,提升全国针灸专科发展水平,共同促进针灸治疗重大疑难疾病及针灸优势病种的综合医疗救治能力。 学术带头人石学敏院士 针灸学科大合影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