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针灸部 >> 健康知识园地
2020-6-17《健康报》颤证不妨试试皮部浅刺
2020年06月17日

  颤证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又称震颤,表现为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轻者仅有头摇,或仅限于手足、肢体的微颤;重者头部振摇,甚者肢体颤动不止,四肢拘急,生活不能自理。治疗上除了可通过内服汤剂,皮肤浅刺也有一定的疗效。

  皮部浅刺是通过浅刺的方法作用于十二经皮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起源于《内经》。《素问·皮部论》提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皮部与人体脉、筋、骨等的重要性是一致的,不仅是经络系统的补充,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以及疾病的传变也无不与此相关。基于此中医理论,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免疫、皮肤神经研究,总结出了皮部浅刺法。它不但具有常规针刺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还可通过人体皮部来整体调节、平衡阴阳。针刺过程采用轻、浅、微的弱刺激手法,留针中不施手法(静留针法),留针时间宜长。

  取穴: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皮部区域。

  操作:针刺时选取1.5寸毫针,以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当针尖抵于针刺部位时,快速旋转进针刺入真皮层,深度2毫米~3毫米,施以小幅度(<90°)、高频率(120~160次/分钟)的捻转手法,行针 1 秒~20 秒后留针30分钟。各针间隔5分钟~15分钟,可视患处部位大小调整针的数目与间距。

  颤证病在筋,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灵枢·根结篇》云: “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说明少阳胆经对于骨节纵缓、摇动不定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可见三焦能使精气均匀散布在全身,使百脉得到充分荣润。足太阳为巨阳,为诸阳主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养筋则减少筋之病变。同时阳气主动,颤证多为动,故太阳经可治筋脉病变,改善震颤症状。督脉统领诸阳脉,为“阳脉之海”,邻近足太阳膀胱经,其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故其治疗颤证理论依据类比足太阳经。《针方六集》载长强可治“头重颤摇”。(付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