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2018年媒体新闻
2018-5-8《中国技术市场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害大
稿源:   2018年05月08日

  专家:早防早治控制疾病发展

吴深涛

  作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其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其他异常感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所以被称为患者“潜伏”的杀手,不只是因其发生发展往往潜移默化,早期常为患者所忽视,发病时疼痛感觉会加剧使患者难以承受,造成患者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还是引起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始动因素。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吴深涛介绍,此病目前尚无

  根治的方法,但通过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和知晓率,达到早防、早治,是可以延缓或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可达30%-90%。其中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诊断时即有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其发生率要超过50%。该病由于损害神经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肢体的疼痛、麻木、蚁行感、发热、怕冷;也有的表现为下肢单侧或双侧活动受限;或肢体软弱无力,伴不同程度肌肉萎缩等。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灼痛、刺痛、钻凿痛,病位较深,如在骨髓深部,或疼痛剧烈如截肢,或痛觉过敏,不耐覆被,每于夜间入睡后数小时疼痛加重,于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自觉有麻木、蚁行、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多从远端脚趾上行甚至可达膝以上,呈袜套或手套样分布,感觉常减退。当运动神经受累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疾病晚期出现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神经关节病或腱反射障碍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称之为“消渴”合并“痹症”、“血痹”、“麻木”、“脉痹”、“痿证”等,是消渴合并脉络病变为主的病证,中医学对此病具有丰富的论治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形成很好的互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时期,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该病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常伴随有其他心、脑、肾等糖尿病并发症,各种并发症联合出现会更加加重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长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加速其死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与消渴病久失治致气阴两伤,肌肤脉络失于濡养;饮食不节,失其运化而生浊湿内蕴,阻滞脉络;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气机郁结,血行不畅,络脉瘀阻,或郁火灼伤阴,脉络失濡;劳欲过度,日久精虚肾燥,致脉络失濡养等,终致病变发展损及脉络。病性上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肢体、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痹脉络为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防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涉及范围较广,病情较复杂,但系统地临床管理和科学地用药治疗,特别是早期的干预是可以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特别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辨证论治大法及丰富的治疗手段使其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和优势。

  未病先防,综合措施,首先患者平日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和减轻患者的症状;其次是适当补充维生素来改善神经的营养状态。大多数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对本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觉得自己年轻无症状或体质不错,并发症与自己掛上不关系,不重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和学习,殊不知所有的糖尿病都有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不要到感受痛苦才后悔莫及,已错过了治疗时机。所以应对此类患者加强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对于已病者则助其树立健康心理,积极的控制血糖、血压等各种指标,本着对自己的病情负责的基础上学习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亦很重要,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合理饮食消渴患者多偏食“肥甘厚味”,应据其活动量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均衡饮食营养。糖尿病患者缺乏B族维生素易并发本病,要指导患者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蛋、谷类,及绿叶蔬菜等清淡、高纤维食物,并持之以恒,从而保持相对健康的体态。

  合理运动科学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细胞敏感性,从而改善神经病变或高危人群的亚健康状态。但要使患者掌握适宜的运动方法和损伤预防措施,避免较易损伤肢体的运动,注意衣着特别是鞋袜的合适,加强身体关节特别是四肢末端功能的锻炼,全面增强体质和功能。

  综合调理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季节变化时的御寒特别是肢端的保暖;加强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使血糖、血脂、血压总体达标,定期检查四肢的皮肤温度特别是双足的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教会患者家属给予患者肢体做适当按摩方法等。患者应定期每年到医院检查神经病变,检查内容包括皮肤感觉、神经反射、音叉震动感觉检查、立卧位血压变化、植物神经心电图等,通过综合调理以做到早防、早诊和早治以避免或延缓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可延缓发病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本病治疗的相关知识水平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大多体验到到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危害,严重者有些患者因痛苦而产生抑郁、甚至厌世情绪,应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发挥中医药的独到优势

  辨证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临床特征,中医学的主要病机是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阻络为标,不同程度的血瘀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临证当首辨其虚实,虚当辨气血阴阳之所在;实当辨痰浊瘀血之所别,但总以虚中夹实多见。临床辨治当以“温润通”为大法,在益气养阴壮督,温阳润燥通络的前提下,应配以化瘀通络或剔络之品,取其“以通为补”、“以通为助”之义。因中医是辨证论治,因人因病而取个体化的治疗方药故疗效明显,我们在临床常分为血虚寒凝、痰浊阻络、浊毒内蕴,络脉瘀阻、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督脉劳损等五型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特别是对顽固痛性神经病变具有独到的优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症状患者体质以痰、瘀为主要特点。因此,应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燥湿祛痰,活血祛瘀是其主要治法。早期适当应用活血通络法,可有效改善高危患者体质和生存质量。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除中药的口服、注射等常规的方法外,尚涵盖针刺、灸法、推拿及中药贴敷等。现有证据表明,体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腕踝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肢体末端疼痛、麻木症状有一定的疗效。电针治疗亦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中医艾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虚寒凝证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本病患者需要在血糖控制较好,且无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的情况下使用针灸理疗,谨防针灸后感染。临床我们还灵活选用中医熏、洗、推拿等外治法,内外同治。总之,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有其独到优势,能提高疗效,且缩短疗程,极大改善病人生存质量。记者王昕莹

  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分会内分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分泌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曾被评为天津市卫生系统跨世纪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天津市抗SARS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承担并获多项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五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分中心负责人项目共四项。主编专著五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http://epaper.jwb.com.cn/zgjsscb/html/2018-05/08/content_8_3.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