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感染科 >> 健康知识园地
丹毒
稿源:   2018年03月12日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不常见的是C组或G组链球菌,很少由B组链球菌,特别是新生儿,很少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丹毒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更常见。以前面部受累最常见,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皮肤受累之前发生过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现在70%至80%的丹毒病变涉及下肢,5%至20%病变在面部。侵入门户可能是皮肤溃疡,局部创伤或擦伤,牛皮癣、湿疹或真菌感染,也常涉及皮肤完好区域。在新生儿,丹毒可从脐带的残端感染发展而来。诱发因素包括广泛淋巴水肿,静脉淤滞,肥胖,瘫痪,糖尿病,酗酒、肾病综合征。丹毒倾向于发生在预先存在的淋巴阻塞或水肿的区域(例如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此外,由于丹毒本身产生淋巴阻塞,所以往往会在早期感染过的区域中复发。在3年内,复发率约为30%,主要发生于静脉功能不全或淋巴水肿患者。约5%的丹毒患者发生链球菌菌血症;在大约20%的病例中,可以在咽部培养物上分离出A,C或G组链球菌。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边界清晰,突出正常皮肤表面。轻症丹毒主要涉及淋巴管和真皮。在大约5%的丹毒病例中,会出现大疱性丹毒(严重疾病并发症)。大疱在表皮内且松弛,并且水疱液的培养物在侵蚀发生之前通常是无菌的;在一些病例中,通常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康复,包括MRSA菌株。偶尔,感染延伸得更深,产生蜂窝织炎,皮下脓肿和坏死性筋膜炎

  丹毒反复发作预防: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条件为下肢水肿、淋巴水肿,细菌长期存在。链球菌是丹毒最常见的病因,可针对链球菌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其反复发作,临床可用苄星青霉素120万单位,肌肉注射,四周一次,连续用一年。链球菌性丹毒再发率为20%,如发作频繁可3周1次,口服无效。

  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包括肌肉病变均可称为蜂窝组织炎,部位越表浅,病变越红。依据侵袭深度,几种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由浅入深依次为:丹毒(致病菌是链球菌)、蜂窝织炎(好发部位在胫骨前,胫骨前通常是A组链球菌经由脚趾侵袭染;其他部位则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半。葡萄球菌来源鼻腔,毒素强,易成脓,可有水疱、出血;链球菌来源于垃圾,无毒素,易扩展,无脓,易侵犯淋巴)、骨骼肌炎(肌肉外有肌膜,不易被细菌侵袭,定有受伤,病情重,横纹肌溶解,肾脏坏死;若双侧对称则为免疫受损)、坏死性筋膜炎(内无血管,无抵抗力,细菌生长快,无法扩展,肿跨不过关节,可产生压迫综合征,造成局部高压,血管、神经、骨头压迫,应立即开刀减压)。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