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流金岁月
2014-4-21《今晚报》赵寄凡小药包拨千斤
稿源:   2014年04月22日

  现时常为患者诟病的是大处方大药剂,而一些老中医却常常以小处方治疗大病。天津市中医医院建立之初,就有一位人送雅号“赵小包”的老中医,他就是时任副院长的赵寄凡。

  作为中医教育和临床学专家,患者的口中流传着名医赵寄凡的许多故事和传说。赵寄凡号复出,1896年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逝世。他自幼从师习医,继其父赵雅荪之业,曾得到北京名医肖龙友指导。1937年起在天津开业行医。1954年参加了筹建天津市中医门诊部(中医一附院前身)的工作,任副主任。1955年又参与了天津市中医医院的筹备,并担任副院长、中医学院顾问等职务。他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科协委员、天津市中医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理事等。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这部书不但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还收录了一百多个确有实效的方剂,至今还在中医临床中使用。全部《伤寒论》只用了八十几种药物,而组成的方剂用药精准,每个方剂用的药物也很少,绝大部分都不超过10味药。赵寄凡认为学习中医必从经典入手,他一生研读《伤寒论》,不仅能背诵《伤寒论》条文,而且能真正吸取《伤寒论》的精华。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运用灵活,辨证准确,每用即取卓效。他指出,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是“法中有法,方中有方,药简法纯”。在学习中不能重方不重证或重证不重方,这样都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他说:“方剂决不是随便凑集药物,一个好的方剂,要符合主次佐辅的配伍原则,是要经过多少次的临床验证,方能得以继承和保留。”

  正因为赵寄凡能够娴熟地掌握和运用《伤寒论》方,所以他开出的处方,药味很少,但用药精准,开户的药包很小,所以被人送了“赵小包”的雅号。《伤寒论》中有一个方剂叫“真武汤”,只有附子、芍药、白术、茯苓、生姜五味药组成,赵寄凡对此方理解深透、运用灵活,屡起沉疴。如治贫血、治低烧、治滑精,都有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的验例,药味不多、药量不大却时有奇效。

  赵寄凡认为《伤寒论》发展了《内经》的理论,自始至终贯穿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作为临床治疗的规矩、准绳。所以掌握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后,可应用于无穷的病变,并提出了运用《伤寒论》的三个特点。第一,不局限于“伤寒病”,对所有疾病都可适用。第二,致力于病人生理机转的促进和调整,并不强求病源。第三,根据全部症状照顾到病人整体的病理、生理机能,而采取相适应的综合疗法。这是科学方法的创立,临床上虽见证多端,亦可运用伤寒法、伤寒方以应无穷的病变。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4-04/21/content_1096907.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