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流金岁月
2014-2-10《今晚报》郭霭春的《中国分省医籍考》
稿源:   2014年02月12日

作者:郭茯

  我的父亲郭霭春,是著名医史文献学家,天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他热爱中医事业,认为欲振兴中医,达到继承、发扬的宏伟目标“非致力于中医文献不能收功”,于是尽瘁精力,忘寒与暑,致力于文献整理研究工作。

  早在1957年他在涉足中医文献研究之时,就注意到中国历代医籍浩如烟海,但竟无完善的中医书目,是目录领域里的一大缺憾,反观外国,日本曾将《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考》先后出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人却不能写出中医书目,他对此深感不安并引以为耻,于是决心编写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目录著作。他独辟蹊径,以目录学家的审视目光,惊奇地发现“地方志”有尚未被开发的宝贵资料大可充分利用,经过他精心构思,巧妙安排,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医目录学专著,开始着手编撰。自1958年开始正式组织人员进行编写工作,共查阅地方志5057部,选用1774种地方志资料,收录上始先秦下至清末的各类医籍7201部,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历尽艰辛,饱尝困苦,至1984年《中国分省医籍考》终于完成。1985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分省医籍考》分上下两册,约二百四十万字,全书共著录医籍8000余种,附录作者小传。该书取材史志,编写方法别开生面,编写体例独具特色,是一部崭新的医学目录学专著,该书将中国独有的地方志学与医学史进行综合研究,是一部医史文献研究的成功典范之作。

  《中国分省医籍考》补充医史上缺佚的名医传记。我国史书为名医作传,只限于为数不多的地位较高的医生,对于真正活动在民间直接为人民解除病痛的医家则很少涉及。古代医家十分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优良传统。如河南省商水县王广运,对求医者虽严寒盛暑,不辞劳瘁,以期病痊而后已。人以微物酬谢,辄厉色拒之。至贫不能医者,则施之以药,虽金石不求值焉。像这种不惮劳,不爱钱,甘心活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又如河南省祥符县沈廷杰,“针灸活人无算,于兵荒大疫之年,以舟车载药食游,历远近不惮艰险,饥者食之病者药之,济人尤多”。像他们的“深心凄怆,勿避巇崄,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扑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身体力行救死扶伤的道德准则,在古代名医中,其人其事,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各地名医无论在医著、医德等方面都有着卓越业绩,就不一一缕陈了。

  父亲的一生是视学术为生命,以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为职志的一生。“千秋留皓月,一叶任扁舟”,这是父亲十五岁所做的诗中的两句,也可算做他学术思想乃至人生的写照吧。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4-02/10/content_1071029.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