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流金岁月
2013-12-23《今晚报》天津市立中医门诊部成立
稿源:   2013年12月25日

  中医自古没有医院,1954年天津市中医门诊部的成立,才结束了天津中医悬壶坐堂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市有中医1294人,基本上都是个体行医。到天津解放时,没有一所中医院校和研究机构,中医医师中30岁以下的青年中医仅占3%左右,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事业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时期。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题词指出:“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随后,天津中医界很快建立起了中医师工会,并于1951年创办了中医进修学校,举办急性传染病学习班。大多数中医换领了卫生部证书,取得合法的中医资格和行医权力。1953年,天津市公共卫生局接管了中医进修学校,改进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条件,组建联合诊所,号召和吸收具备条件的中医参加国家医疗机构工作,使我市的中医事业逐步走上正轨。1954年,为贯彻中央文委党组《关于正确贯彻党和政府对待中医工作的决议》,天津市公共卫生局成立了天津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吸收中医会员,号召中西医加强团结与合作。

  1954年天津市政府拨专款筹建中医联合门诊部,8月由陆观虎、赵寄凡、哈荔田、刘庆山、宋向元、王玉等组成天津市立中医门诊部筹备处,我市中医中药人士纷纷参与组建天津市中医联合门诊部。1954年10月18日,天津中医门诊部成立。天津市公共卫生局副局长杨振亚、李奕以及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各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各市立医院及各中西联合诊所负责人共140余人到场祝贺。

  中医门诊部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41号(今小白楼卫生院),总面积1800平方米,下设男内科、女内科、儿科、正骨科、针灸科五个科室,并配有化验室、药房、护理部等相关技术部门。门诊部由名医陆观虎任主任,赵寄凡任副主任,李子峰任政治协理员。

  门诊部汇集了在天津乃至河北省颇有影响的中医名家,如内科杂病专家陆观虎、赵寄凡、张翰卿,妇科专家哈荔田、顾小痴,儿科专家宋向元、李少川、陈芝圃,正骨专家叶希贤,针灸专家王文锦、于伯泉,以及王玉、马秉恕、侯德隆等。当时内科由陆观虎、赵寄凡、刘少臣、王为仁四位津门名医组成,条件非常简陋,只有两间诊室,没有任何检查设备。针灸科有王文锦、于伯泉、杜宗昌等6名医生,2间诊室,4张诊床。儿科由儿科专家宋向元、李少川、陈芝圃3名医生应诊。妇科由妇科专家哈荔田任主任,顾小痴、于芝圃、丁蔚然、王文翰、阎毓芝、张翰卿7名医生应诊,以治疗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为主,当时称女内科。正骨科由叶希贤医师主持,只设门诊,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门诊部成立时没有病房设置,而药房主要任务是负责供应门诊调剂任务。门诊部工作人员共有82人,其中中医大夫57人,护士11人,日门诊量约300人次。

  中医门诊部的成立,是天津市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兴办的中医医疗研究机构,标志着天津中医药事业由此正式起步。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3-12/23/content_1053356.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