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流金岁月
2013-12-9《今晚报》董晓初出奇制胜
稿源:   2013年12月10日

  一代名医董晓初(1901—1968),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自幼秉承家训,怀普济众生之志,14岁始在无锡雪堰桥镇从师学医。19岁离故里去沈阳,转年考取中医师执照。1939年来津悬壶,两年后名声大噪,成为大家爱戴的济世良医。1952年他率先组织成立了天津市第一个联合诊所——兆丰诊所并任所长。1956年任天津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1961年创建我市第一个中医心脏专科。其对《伤寒论》、瘟病学研究极深,研制“651”丸(今称“通脉养心丸”),深受国内外患者赞许。他常说:“医术不可不精,医心不可不慈。术不精则无以解困,心不慈则不能救人。习医重在明理,为医贵在医德。”他对于许多疑难大症,处方轻灵,看上去简单平常,却常常出奇制胜,挽救了许多病人。

  1953年仲夏,一男性患者由家属抬到兆丰诊所求救。患者于三日前在烈日下赶路,回家当晚高烧不退。翌日午后,头痛难忍,躁扰不安。到了晚上昏聩不语,不省人事。家属骇然,急于晨时赶来求医。病人汗出肢冷,脉伏难循,舌红苔黄。在场各位医生,有说是暑热攻心,应予安宫牛黄丸、神犀丹;也有人说是暑伤阴气,应投生脉散;还有的认为是阴竭阳亡,宜急用四逆辈回阳救逆。众说纷纭,相持不下。适值董晓初外出归来,给病人诊视后,遂处方如下:大黄10克、芒硝10克、枳实10克,厚朴6克,西洋参16克(先煎)。一剂之后,解下黑色粪水许多,烧退而神清,黄苔也随之消退。唯口渴心烦,呃逆欲吐,继服竹叶石膏汤两剂而安。在场诸医莫不折服。

  1965年,董晓初随天津专家医疗队,前往河北任县巡回医疗。一天,有一神志不清的40余岁男性患者,由人抬着,从10多里外赶来求诊。患者高热汗出,神昏谵语,呼之不应,紫红色斑疹遍布胸背。病人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断为“脓毒败血病”,吃了几种西药终不见效。当时农村药源缺乏,中医治疗热病开窍的“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及清热解毒之犀角、羚羊角、水牛角等,根本无法找到。病人正处于危急之中,即便到远处去寻,时间也不容许。诸医深感难办,无计可施。经董晓初诊察后,只用了生石膏、紫草、龙胆草和金银花等几味简单平常的药,一剂之后,身热即退,神志渐清。继服一剂,斑疹由紫色变为红色,神志已清,唯口渴不止。嘱其继服原方,并以生石膏200克煎汤代水频服。数日后,亲属告知医疗队,患者已痊愈上班。

  董晓初在诊病之时,善观舌以察病之隐微,洞识病机。每于疑难重症,当机立断,出奇制胜,用方之精当,胆识之过人,确实令人叹服。他以仁爱之心和高超医术救治了无数患者,其医风轶事至今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3-12/09/content_1047256.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