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儿科 >> 健康知识园地
2013-4-17《天津日报》儿科就诊:冷热不均为哪般?
稿源:   2013年04月17日

现在带孩子去看病,绝对是一件令孩子家长生畏的苦差:挂号像春运、排队像打仗、输液像是流水线……这是本市不少儿童专科医院和知名综合医院儿科的写照。

  为缓解儿童患者扎堆就医的情况,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儿科服务的需求,天津市卫生局已于2010年6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我市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所有二三级综合医院将儿科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对儿科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改善儿科条件,确保综合医院儿科的发展。

  然而近3年过去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一方面,本市的儿童专科医院和一些知名综合医院儿科依然承受着超负荷工作量,患儿扎堆就诊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而且不仅这些医院就诊患者抱怨挂号难、候诊难、住院难,接诊医生也感叹看不完的病人、没有节假日地连轴转、体力和心力常严重透支;另一方面,与上述医院的火爆相比,一些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级以下医院的儿科却陷入较为冷清的尴尬局面。患儿就诊冷热不均也已成为时下儿科学界和群众最为关注、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问题。

  那么,造成这医患“两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缓解呢?

  1  现状

  为放心,宁去大医院“挤”

  4月初,家住河西区的市民李女士4岁的儿子鹏鹏发热、咳嗽,这可急坏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凌晨4点多,鹏鹏的爷爷就起床了,到天津市儿童医院排了2个小时队,挂上了上午9点的门诊号。候诊过程用了3个小时,医生只用了几分钟就作出诊断:急性支气管炎。之后鹏鹏输液又等了2个小时。候诊、就诊、化验、交费、输液……一直到当天下午2点多才回到家,家长和孩子都很累。

  这样的看病经历,很多家长都有过,一个字是“挤”,两个字就是“排队”。挂号、看病、交款、取药、打针……一轮轮的队排下来,往往大半天就过去了。这也让原本就很拥堵的儿童医院“排队像打仗,挂号像春运”。

  为什么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就非要舍近求远到专科医院呢?

  “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别的医院信不过。”李女士说,其实她自己也觉得没必要到专科医院去,可是老人们不这么想,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生怕有点什么闪失,自然要去最好的医院,哪怕再远再贵也值。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与市儿童医院的“人满为患”相比,本市一些综合医院的儿科诊室则相对较为冷清。尤其一些二级医疗机构,既没有一些三级综合医院所具备比较雄厚的医疗力量,也不如社区医院的便捷,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儿科实际接诊能力,治疗儿童感冒等常见病、季节性病不存在技术上、经验上的问题,但仍面临儿科“吃不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出具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2481名儿科医生,登记在册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共36所,其中33所已开展儿科服务,但其中7所儿科只有门诊、尚无病房。这3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现在开放的总床位为19295张,其中儿科有747张床位,比例占到3.9%。从门诊和住院情况来看,2012年3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门急诊共接诊1633729人次,住院总计为38127人次。而作为儿童专科医院的市儿童医院,现开放床位521张,2012年门急诊量高达1513755人次,住院总计为29916人次。也就是说,儿童医院门诊诊疗人数占全市儿科总接诊人次的48.1%,36所综合医院共占51.9%;入院人次比例上,36所综合医院共占56%,儿童医院一家就占44%。据统计,儿童医院门诊医生平均每天要看100多个孩子,病床几乎全年爆满,其火爆之势可见一斑。

  全市儿科总接诊人次比例

  2012年3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门急诊共接诊1633729人次,占全市儿科总接诊人次的51.9%;市儿童医院接诊1513755人次,占48.1%。

  全市儿科总入院人次比例

  2012年3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接待患儿住院总计为38127人次,占全市儿科入院人次56%;市儿童医院总计为29916人次,占44%。

  2  探究

  三大原因致诊疗失衡

  客观现实  专科医院救治患儿有优势

  “儿童专科医院符合儿童特点的专科设备比较齐全,这是一些综合医院的儿科无法比拟的。”华勇介绍说,比如作为市内目前最大一家儿童专科医院的市儿童医院,它对儿童病的划分很细,综合医院有的内科、外科、神经科、血液科等各种专业科室,在儿童医院都有,儿童医院还集中了不少儿童病方面的先进设备和优秀专家,有一定数量的优势专科,能够接收疑难重症患儿,综合实力较强。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综合医院的儿科诊疗范围仅限于内科。不少综合医院儿科之外的科室,都是18岁以上的成人科室,尽管也可以为患儿诊治,但相对于儿童医院学科较少、规模不大,也有的二级医院受多种因素影响,往往推荐家长带孩子到儿童专科医院或知名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去诊治,也增加了市民“孩子有病就得去儿童医院看病”的影响。

  家长观念  “要给孩子看最好的专家”

  “患者的就医习惯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华勇分析说,随着现在很多家长的知识层次和保健意识增强,加之如今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也是全家人的“宝贝”,家长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病了就应去一家“专为小孩开的医院”,所以以前孩子病了家长一般选择就近治疗,但现在却非要到专科医院。

  张大爷家住本市红桥区,每次小外孙女生病,即使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他也会催着女儿女婿带着小孩不惜大老远、排长队到市儿童医院看病,“家里就这一个孩子,既然一样花钱就要给孩子看最好的专家,即使难点儿挤点儿,看病也要去最好的医院。”

  天津中医一附院儿科主任李新民说,家长现在对孩子越来越关注,少则2个、多则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把孩子当宝贝宠着,看病都要去大医院,“他们觉得大医院技术好。”

  对此,华勇表示,目前本市除儿童医院外,天津医大总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中心医院、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中医一附院、天津中医二附院、天津医大二院、宁河县医院、宝坻区人民医院、静海县医院、蓟县人民医院等二三级综合医院的儿科均开展不错。

  “其实像小孩咳嗽、感冒、大便不通等,一般称职的儿科医生应该都能解决,完全可以到综合医院去就诊,并不一定需要到儿童专科医院、找著名专家看病。”华勇说,现在80%以上的患儿到儿童专科医院或知名综合医院儿科去看的都是普通疾病。而且不仅常见病、季节性病等症状较轻的患儿和疑难危重症患儿在争夺有限的资源,河北省等周边省市的外地患儿也纷纷冲着名气直奔儿童医院,占用了一定的本市资源。这种思维定势也会导致综合医院儿科成本付出过大,难以维持经营。

  专业短板  自身特点制约儿科发展

  儿科是“哑医”

  李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儿科疾病有其自身特点,病人年龄小、各器官系统没有发育成熟、代偿能力不足,导致儿科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变化很快。比如孩子患了肺炎,很容易转化成有生命危险的心衰。而且患儿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孩子又常常不能自主表达,无法准确诉说病情、讲不出来自己哪里难受,看病时也多不配合,这些都给儿科医生看病造成更多困难。“因此,对儿科医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来判断。”

  压力收入不成正比

  给儿童看病往往要花去比成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儿科病房的人员数量配置也往往高于成人病房,但儿科各种服务价格并没有因此提高。

  一些儿科医生说,儿科也是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儿童输液几针不中家长就跟护士急;入院两天不退热家长就跟医生吵。不少人感叹:“给一个孩子看病,就要承担一家人的压力!”“其实每天的精神压力都挺大的,就怕一句话没嘱咐到再出点问题!”

  除此之外,儿童用药等方面更是要“斤斤计较”。在采访中,有关医务工作人员介绍说,儿科是大门诊、小病房。主要的病人都集中在门诊上,检查手段很少。成人的检测项目有CT、核磁等,动辄上千元;但儿科的检测往往是雾化吸入、微量元素检测等,一项往往只有几百元。“给一个孩子打针,也许需要两三个护士一起帮忙固定手脚。孩子血管细,扎针常常不能一次就成功,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一些药物和器械的浪费。” 有儿科医生告诉记者,儿童药品用量少,只是成人的几分之一;急性病较多,慢性病较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儿科医生付出的心血和收入往往不成比例,按医疗收入考核的话,儿科收入通常没有成人科室赚钱多。而医院的经营要自负盈亏,若儿科不仅不赚钱,还要医院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生存、减少运营成本,一些综合医院必然要减少病房和医护人员的配置。

  儿科医生有流失

  社会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逐年增多,但从全国来看,儿科医生特别是综合医院儿科专科医生正在逐年减少。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全国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但0至14岁的儿童却有2.3亿人,每千名儿童约有0.2598个儿科医生。参照美国每千名儿童1.4558个儿科医生的比例,我国至少还缺20余万名儿科医师。对多个医院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急诊量达到每个医生50至60个孩子,在高峰时是100个病人。

  有专家分析,儿科医生工作忙、压力大、收入不成正比、职称晋升困难等综合因素导致,儿科医务人员有外流甚至转行之势。一些儿科学专业的医学生分到综合医院儿科后,就想方设法要离开这个“医院不待见、家长不理解、自己也想不通”的地方,有的儿科医生转向了放射科、内科等科室,导致部分综合医院儿科人才梯队已成断层。

  针对于此,根据本市儿科医生紧缺情况,2011年6月,市卫生局出台不允许变更其他职业的临时规定,不允许儿科医生改行转科,并对一些重点科目进行统筹控制。

  3  会诊

  专家支招缓解

  儿科就诊难

  分层就医、初诊分流

  儿科就诊冷热不均导致的结果,就是儿童专科医院规模不断扩大,部分综合医院儿科日渐萎缩。专家表示,对策是一方面要扩建、新建儿科诊疗中心,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资源,将综合医院的儿科利用起来。

  如果不能实现有序就诊,即便大城市儿童专科医院病床扩大至数千张,依旧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专科医院医生超负荷工作,一个医生一天要看近百个患者,造成患儿的平均诊疗时间不断缩短,医疗质量会下降,也是对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华勇说,分层就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童看病难。由于综合医院的儿科不可能分很细的亚专科,可以建立常见病、多发病的初诊分流制度。若确实是疑难杂症,再由综合医院儿科转诊至儿童专科医院。经儿童专科医院治疗之后,康复阶段应回到社区或综合医院的儿科。此外,儿童专科医院还可以与综合医院儿科建立畅通的网络渠道,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及时通过网络进行疾病的诊断,不断提高综合医院儿科的水平。

  儿科资源配置

  依托卫生区域规划

  在目前儿科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和布局,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化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华勇介绍说,按照市卫生局2010年6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我市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支持并督促综合医院建设好儿科,将儿科诊疗科目作为综合医院执业登记、校验和医院评审的必要条件之一。各医院要将儿科的建设发展纳入到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加大对儿科诊疗设施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保证儿科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各医院要依照满足临床需求、方便患儿就医的原则,围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合理设置儿科门诊和儿科病房。儿科门、急诊要保证每天24小时应诊,儿科床位不得少于医院床位编制数的2%。“不能因为儿科不赚钱就关闭。”

  此外,本市近年来也积极创造利好政策条件,大力鼓励民营医院开展,吸引众多“民”字头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津纷纷落户。而且,新的儿童专科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现在也在建设中,这都对补充和调配城区儿科医疗资源、方便周边地区百姓就医做了很多努力。华勇表示,随着市卫生局政策的不断完善,措施的不断推进,民营医院的不断引进,第二儿童医院的建立,百姓就医不平均现象情况会逐渐缓解。

  不过,华勇也坦言,培养出有综合医院儿科工作经历、学历较高的儿科医生,使医院形成规模、口碑、树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需5至10年,“这需要时间,希望市民有信心、多支持。”

  政府加大投入

  有专家建议,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不能与科室效益挂钩、要与工作量成正比,医院的政策应该向儿科倾斜,提高儿科医生诊疗费和护士的护理费,增加医院的人员编制等。

  华勇表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儿科建设的投入,包括对儿科医生的培训等。从行政指令上保证综合医院儿科床位、人员到位,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中心来规范和监管儿科门急诊的医疗服务质量。综合医院管理者更应重视儿科专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促进儿科专业健康发展。

  此外,目前社会对于儿童的健康宣教还不够,家长对儿童疾病防治常识不足。刘戈力说,她曾遇到一个孩子感冒发烧,家长一天之内带孩子去了三四次医院。其实感冒发烧有一个自然发病的过程,可在家先观察、遵医嘱用药、休息,来回跑医院反而更不利于患儿病情。如果家长具备基本的儿科学知识,既能减轻他们对疾病的担忧,还可以缓解医院就诊的压力。

  采访中,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儿科医学的发展是复杂的综合命题,即便医院、政府花大力气进行调整,儿童看病难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希望借医改之力,通过老百姓就医习惯的转变、分层次就诊体系的建立、高水平儿科队伍的壮大,能让儿童就诊难题尽快得到缓解。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3-04/17/content_6872910.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