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2011年媒体新闻
2011-9-21 人民网: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1年09月22日

2011-9-21 19:42:31

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津正式举行(摄影:孙晓川)
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摄影:孙晓川)

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出席大会(摄影:孙晓川)
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出席大会(摄影:孙晓川)

天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贺胜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天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贺胜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人民网·天津视窗9月21日电:9月21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主办,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 “中国·天津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德国柏林康复医院院长Mauritz,法国Moleac Pte Ltd的David Picard等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在主席台就座。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大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天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贺胜、天津市科委副主任陈养发、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于铁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等出席开幕式。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各国中医学者汇聚一堂(摄影:孙晓川)
各国中医学者汇聚一堂(摄影:孙晓川)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德国柏林康复医院院长Mauritz、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中国中医针灸研究所朱兵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丁光宏、法国Moleac Pte Ltd的David Picard教授等专家作了大会主题演讲。

 

   

石学敏院士在大会上致欢迎词(摄影:孙晓川)
石学敏院士在大会上做体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研究》的学术报告(摄影:孙晓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钟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马融在大会上发言(摄影:孙晓川)

  石学敏院士的学术报告《“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近40年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和科研成果,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扬。

  在学术报告中,专家学者们就针灸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及针灸临床应用、针灸作用机理探讨、名老中医、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本次学术研讨会内容涉及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系统研究、针刺镇痛研究、中风病人运动康复的新方法、经穴特异性研究现状与展望、针刺穴位的有效信号启动机制研究、艾灸调节作用的规律与基本原理研究、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不孕症针灸治疗的新思路、传统中药在欧洲的认可度和法规问题、石学敏教授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等方面。

  本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成为针灸专业人员共同研讨针灸发展之路,落实中医针灸继承、创新、发展并走向国际的交流平台,建立起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针灸学专家队伍,致力于针灸学的理论、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揭示针灸奥秘。

  针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

  据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中国针灸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学科针灸学所在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医院拥有针灸住院病床600余张,日均门诊达2000余人次,是全国最大的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基地,也是针灸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从1989年起,已举办了十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议”,为弘扬针灸学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促进针灸事业的发展,落实中医针灸继承、创新、发展并走向国际的交流平台,推进世界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