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院士风采 >> 石学敏院士 >> 管理篇
针尖上的王国
2010年05月13日

《中华名流》2000卷

苏晓华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优秀院长、人事部授予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先进工作者、政府授衔针灸学专家、天津市科技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石学敏教授

  作为中华医学的瑰宝针灸学,直至20世纪仍未能在世界医学中确立其应有的地位。18世纪的英国人靠一把手术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些发达国家,至今还在限制使用针刺疗法。让世界认识针灸和科学的价值,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这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天津中医一附院是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医机构,正是由于该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用他的银针打开了世界医学的大门,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针灸学走向了世界,被中国工程院第一任院长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

  石学敏,1938年生于天津,1957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专业,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石学敏观在担任着众多重要职务,他是天津市政府授衔的针灸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顾问、《中西结合实用临急救》杂志副主编、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传统医学院第一副院长、美国东方医学基金会顾问、美洲中医学院及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对外友好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

  石学敏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上,我们可以让开大路走小路,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优势,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与国外的竞争中,他的原则是,你有的,我也可以有;但我有的,你却拿不走,从1984年起,他就着手用银针打开世界的大门,立志把天津中医一附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大规模的医院。

  1984年以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医院。病床只有250张,固定资产不足400万元,改革开放20年来,这个医院已发展成为技术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融医疗、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中医院,他们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南斯拉夫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中医院或医疗合作中心,在世界上为中医争得了荣誉,天津中医一附院不愧为我国中医界的一支奇葩。

  1968年至1971年,石学敏参加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医疗工作队,当时,阿国国防部副部长萨布骑马打猎摔伤致瘫半年多,从欧洲请来十几位名医、专家,却久治无效,正在一筹莫展时,他们“有病乱投医”,请来了正在该国进行医疗的石学敏教授,只见石学敏取出两枚银针,选准穴位,将针扎进去。施用手法,有倾,刚将针拔出,萨布那半年多未曾动一下的腿便轻轻抬起来了,惊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萨布满含热泪,紧紧拥抱着石学敏,连声称谢。第二天,阿尔及利亚最大的报纸《圣战者报》刊登了这一消息,高度评价道:“这不是巫术,也不是魔术,而是中国3000年历史的医学法宝!”由此,石学敏的银针不仅让阿尔及利亚的人们着迷,连周边国家的病人,亦纷纷闻讯前来就医,最多时,一天来排队就医者就达300多人。

  1990年,石学敏到法国讲学恰逢意大利一位上流人物的金来巴黎不幸出了车祸,股骨胫骨骨折,但她不能手术,国因手术时,一用麻药就会抑制呼吸,从而导致死亡,在这个从未见过的病例面前,石学敏胸有成竹地在她的合谷、太冲,人中穴位扎了5根针,lo分钟手法后,手术开始病人丝毫未有痛感,又过10分钟后,手术复位成功,在场院的人长时间地为石学敏鼓掌。

  前几年,石学敏应东南亚某国政府邀请,为他们的首脑治病,该首脑身患重病,卧床多年,只靠鼻饲管、导尿管维持生命,石学敏精确地施用针术治疗5次后,病人便神奇地好转。石学敏被称为“中国的神医”,轰动东南亚。

  石学敏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潜心研究多发病,常见病中风的临床治疗,1972年创立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开创了中医治疗脑病的先河。该疗法立法新颖、配方严谨,有严格的量化指标,临床疗效卓越。至今为止,“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病已在国内外得到厂泛的推广应用,i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我国中医临床研究的最高奖励,1998年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多年来,“醒脑开窍”法共治疗了海内外中风患者100万人次,挽救了数不清的垂危病人,“醒脑开窍”法以严谨的科学理论和神奇的疗效使不同国籍的医学专家心悦诚服。

  石学敏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的学术概念,填补了针灸发展至今的空白,如今己广泛地应用于中风病、冠心病、无脉病、支气管哮喘、老年性痴呆症、外伤性截瘫等多种疑难病的治疗中。 石学敏治学严谨,先后承担了中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是天津市第一位中医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出近20名博士生,为我国中医、针灸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多年来,石学敏为国际针灸班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授课,累计绕地球60多圈、多次赴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保加利亚、法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讲学和治病、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石学敏注重将针灸学科科学化和针灸研究尖端化,力求将针灸学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向高精尖的科学领域。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中医一附院完成国家、部、市级科研近百项,获得科研成果奖70余项(次),国家级专利5项。在国内中医、针灸界独占鳖头,部分研究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石学敏勤于笔耕,先后著书十余部,其中《中医纲目》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石学敏针灸手法量学》获国家教育部一等奖,《石学敏针灸学》获得1998年度天津市科技著作二等奖。

  由于石学敏成就突出,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他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2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针灸学专家”,先后被评为“卫生部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院长”、“天津科技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科技发明冢大词典》、《中国医院院长大词典》《中国当代针灸专家海外经验集》等名人录中。

  石学敏博采众长,穷根寻底,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不懈追求,使得天津中医一附院“老树开花无弱枝”,在许多疑难重症的治疗上令西医望尘莫及。这个医院儿科陈宝义教授对小儿癫痫、小儿肾病、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疗法效果显著。内科马广信、王竹英、黄文政、杨学爽、李俊卿等教授主持研制的‘651丸’、‘降脂软脉灵’、‘肾炎3号’‘梅花点舌丹’等中药,在治疗冠心病、肾炎、白血病等方面疗效独特,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减轻了痛苦。外科张庚旭教授对糖尿病是坏疽的研究,免除病人截肢之苦。刘洪玺、张有俊教授对前列腺炎及肥大有突出治疗长处。牛元起教授、吴深涛博士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特殊中药。张有俊教授对淋病治疗有卓著的成果。

  现在,天津一附院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日均门诊量达4000多人,年门诊量连续12年超百万人次,年病床使用率连续9年超过100%,各项业务指标名列我国中医院之首。

  “海纳百川方为大,树接新枝万古青。”作为针灸学专家的石学敏带领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将用更新的科研成果,更高的医疗技术为人民造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