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专题新闻 >> 抗震救灾专版
中医药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特色优势
2010年04月29日

王平  冯兆才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国,震惊了世界,在党中央的坚定领导下,在华夏子孙的共同努力下,救灾工作迅速展开,我们13名医疗队员作为天津市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成员迅速进驻了青川县,参加了那里的医疗救助工作。青川县属于极重灾区,由于路途险而且远,经济基础很差,人们了解的信息不多,一度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也是在大地震几天后,才由重灾区重新划分为极重灾区,各种资源才不断供应上来。
  天津医疗队以西医医院的人员为主构成,携带了充足的骨科、外科、妇产科的手术器械以及配备的医疗物资,我们作为中医院的医生如何发挥中医特长,为灾区人民作贡献呢?通过在地震灾区详细观察和实际救助工作,我们体会到有几种途径既能提高疗效又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一、祖国医药诊治理念在特殊状态中的应用。
    危难状态诊疗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地乡村的卫生资源情况有时超乎想象。在青川县七佛乡卫生院,仅有一个帐篷3名乡医,连三大常规设备都没有,更谈不上影像检查。
  6.4级余震后,1位何姓老人被山石砸伤,我们120急救车达到后,司机惊呼患者左下肢明显缩短。根据中医“手摸心会”原则,队员们当场断定系陈旧性髋部骨折短缩所致,后经问诊证实他13岁时落下残疾,为处理其新伤打下基础。在120急救车中,1名女性伤员颜面被砸伤致鼻骨骨折的患者完全靠触、摸、望诊进行初步诊治。同时,清洁口腔血块防止误吸危险,中西并重理念得以体现。
  灾区外伤患者多,活血化瘀类中药应大有作为,但多数应用的是非甾体类药物。我们预估了这方面要求,随队携带了特色中药等,共为近200名灾区伤员施用了中药外用药物,中药特殊疗法在这些抢救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针灸的应用。
    在地震灾区救治伤员中,针灸适应范围很广。对于急性肌肉拉伤、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疾病都有着很好的疗效,临床报道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灸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我们在青川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高血压晕厥的病例就是其中突出的1例。患者是四川省军区南充军分区的预备役士兵,男性,年龄39岁,平素有高血压病史,由于抢险工作任务急、强度大。在工作过程中突然出现晕厥、不省人事,当时,市卫生局申长虹副局长指示,立即量血压并迅速查体,寻找晕厥原因,我们为这名患者测血压,为180/140mmHg,诊断为急性高血压。由于医疗队也没有携带降压药,经请示申局长,立即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针刺十分钟后,患者血压即降至160/120mmHg,症状明显减轻,嘱患者卧床休息,两小时后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患者激动地给医院打来电话,对天津医疗队表示感谢。
  三、中药敷贴疗法的应用。
    中药敷贴疗法在中医院应用广泛,对于瘀肿伤、软组织损伤、肌肉损伤包括部分非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都有着显著的疗效。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急重的外伤、骨折患者大幅减少,一些瘀肿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不断增加,我们应用我院特色中药敷贴,以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辨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治疗的第一天就诊治了30多例患者。1位40岁男性,地震中从4楼跳到3楼楼梯,小腿软组织肿痛,行走困难,5天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家人搀扶来到临时医疗点,经我们采用中药敷贴为他治疗后,第二天症状明显缓解,可以自行行走,他高兴地投身救灾工作中了。
  四、口服中药的应用。
    因地震导致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后有的合并感染,有的局部血液循环不好,依据我们骨科的临床经验,在骨科术后抗感染的同时,增加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等活血化瘀类口服药的运用,这样对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建议将这一经验进行推广。
  地震灾区的人们经历了生死的洗礼,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失去家园又让他们生活起居饮食都彻底改变,这巨大的落差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湿疹等疾病的患者迅速增加。这些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都有着很好的疗效,限于当地药品的限制,不能大力推广,我们想,随着药品供应能力的提高,中医药在地震灾区的作用一定能得到显著提高。对于精神焦虑的患者,中医药治疗也是强项,中医骨伤康复更是为西医所认可的。
    震后的医疗救治将是中西医并举,各显所长的大好局面,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救治地震伤员患者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