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特色医疗
世界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2010年04月20日

  副主任药师 杨桂生

  唐代出现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即《新修本草》。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本草经集注》经历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论述需要更改和修订。同时,随着医生临证经验的不断增加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需要对于药物学的书籍进行一定的补充。另外,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对峙的南方,对北方的药物无法全面的了解,难免会有遗漏。因此,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苏敬的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参加编书的有掌管文史书籍的人员,也有管理药物的官员,还有太医令等,共20余人,都是很有权威的人。编写时,也几乎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朝廷下令,征集全国各地所产药材的标本,并按标本绘制药图,编写图经。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图经”的方式撰写本草书。因此,正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也就是说,以前在《本经》中未记载的药物,只要有肯定的效果,就一定要记录。《名医别录》中有记载的那些药物中若没有实际效果,也必予改正。这表明了编撰者实事求是,不泥古,不附应的敬业精神。作者以注重群众经验、注重实效、注重药物形态的观察和描绘为撰写原则,广泛征集药物标本,各方面较《本草经集注》皆有诸多补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原书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特点、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根据药物的实际形态描绘出图样,药解是对药物的文字说明。书中共收载了844种药物,全书除增药物百余种外,还对原有药物加了按语,对药物理论等做了详细补充。书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文献记载。

  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公元713年日本就有此书的传抄本。日本《律令蜒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凡读医经者,《太素》限四百六十日,《新修本草》三百一十日”。这也说明本书对日本医药事业影响之深远了。原书药图、图经两部分在宋以后佚失,中国现存的《新修本草》是从日本影印回国的残本,计10卷。近年中国药学界尚志钧先生辑校了全书。

  《新修本草》是中国政府首次主持编写的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2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所以有世界第一部药典之称。《新修本草》作为国家颁布的“药典“,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也成了医家必读的药物学版本。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