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宋代的医书出版机构
2009年07月21日
于铁成
 
    在包公判案的传奇故事中,涉及皇帝而且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真宗的两个妃子,李妃和刘妃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听信了谗言,将李妃打入冷宫,将刘妃立为皇后。谁知刘妃生的儿子夭亡,几经周折,李妃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最终继位当了皇帝,这就是宋仁宗。后来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宋仁宗原名赵受益,被立为太子后,赐名祯。 “仁”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在中国历史上,赵祯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并造就了北宋一世繁华。北宋的历代皇帝对医学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对医学书籍的整理,使得大量医书得以保存和传播,中医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八月仁宗诏令编修院置校正医书局,这是我国最早的管家医书的编修出版机构。医书局的负责官员多是从馆阁和翰林医官院中挑选,比如著名医学家林亿、高保衡、孙奇、孙兆、秦宗古、苏颂等人均在校正医书局任过职。
    宋以前,我国医学书籍已很丰富,但由于活字版印刷术尚未发明和广泛应用,医书多靠手抄或刻版流传,出现不少错误。如《黄帝内经·素问》当时传本很多,错讹也很多,在校正医书局任职的高保衡、林亿等人,广泛收集各种传本,最后选择了唐代王冰编次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改正谬误六千多字,增加了注释两千多条,以校正医书局的名医付梓刻印,颁行全国,使《素问》一书得以流传。受命在校正医书局工作的掌禹锡、林亿、高保衡、孙兆等历10余年,完成了《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古医籍的校勘,刊布于世。校正医书局的工作到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基本结束,但刊刻工作大延续到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才正式结束,是我国医学著作出版史上的一个创举。
    在校正医书局工作的人员都是一些学有专长的大家,如掌禹锡,自幼勤奋,学识渊博,中进士第。先后任道州司理参军、大理寺丞、尚书屯田员外郎、并州通判、待御史、集贤校理、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光禄寺卿等。宋仁宗时代,王洙、司马光奉诏纂修《类编》,掌禹锡任校对。还校正了《神农本草》,并将所载300多种药物的形状、名称汇编为《图经》,使采药人不致误采,用药人避免误用。掌禹锡与他人合作,参校诸家本草校证补充,撰成的《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本草学著作。校注《素问》的高保衡、林亿也都是著名的医学家,《古今医统》:说“高保衡,熙宁间为国子博士,校正医书,深明方药病机。神宗诏修《内经》有功,赐绯鱼加上骑都尉。”;“林亿,熙宁间为光禄卿直秘合,同高保衡校正《内经》,医名大著。”
    校正医书局组织了大量的人力从事医籍的校正和刊行,对促进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许多濒临亡佚的重要医籍得以保存;再加之当时的印刷术和造纸术的革新,改变了手工抄写的落后局面,使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其历史作用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