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傅山与八珍汤
2009年04月30日
于铁成
 
    山西太原有一种风味小吃叫“头脑”,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经常食用,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所以太原人常常是天不亮就赶着吃“头脑”,所以又叫“赶头脑”。
    据说这种风味早点与一个名人有关。明末清初之际,地处山西腹地的太原府出了一位博艺多才的著名人物。他的事迹生平不见于正史,即使在地方的县志、府志,也只有廖廖数语,但是他的声誉和影响在太原地区乃至三晋大地几乎是家喻户晓,颇受人民群众拥戴。他就是明清之际的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传说傅山中年丧妻后,一直没有再娶,而是侍奉在老母身边。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等为原料制成了“八珍汤”,并把这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看似寻常的一份小吃,其实是一份很好的药膳食品,其中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莲藕清热化痰;山药补脾建中;黄芪补脾益气健肺;良姜味辛性热,温中下气,暖胃消食。药寓于食,药食并用组成一剂温补而不腻,清薄而可口的滋补药膳。
    傅山(1606年--1684年)山西太原人,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清末明初思想家、诗人、学者、画家和爱国志士。当时人们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在医学方面也有非凡的造诣。尤其是在明亡后,隐居不仕,坚持反清复明的民族气节也被人所称道。
    傅山精于医学,当时在医学上就颇负盛名,而且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对穷人给予了更多的关照。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他说:“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而其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是他传世的几部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的妇产科专著,该书文字朴实,论述简明扼要,理法方药谨严而实用,善用气血培补、脾胃调理之法,为后世中医妇产科医生所推崇。从书中的处方来看,多以四君子汤、四物汤、异功散、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化裁,是傅山经过长期实践的结晶。今本《傅青主女科》上卷载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等五门,每门下又分若干病候,计38条、39证、41方。下卷则包括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诸证,亦五门,共39条、41证、42方。
    傅青主在寓居平定马军村时写有《无聊杂诗》。其中一首诗反映了他的行医感受:“药岭负秋色,石楼登告劳。黄冠非独懒,白秃亦孤骚。豆秸偎眕尽,柴门闲日高。村翁问寒药,茶果致胡桃。火齐曾何解,冰台偶尔藏。西邻分米白,东舍馈梨黄。食乞眼前足,医无肘后方。果然私捧腹,笑倒鹊山堂。”
  诗中反映出傅山行医所至,受到村民的真心欢迎,他以仁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热情为患者服务,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村翁问寒药,茶果致胡桃”,“西邻分米白,东舍馈梨黄”,其乐融融,亲密无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