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朱橚与救荒本草
2008年11月28日
于铁成
 
    基督教《圣经》中记载了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寄居在埃及的犹太人因为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迫害,犹太人的先知摩西按照上帝的旨意,带领几十万犹太人出埃及,去寻找“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迁徙。可以想象当时带领这么多的人口长途跋涉要经历多少困苦。他们离开埃及不久,就到了一片荒漠地带,出来时带的粮食也吃完了,饥饿困扰着这支移民队伍,人们开始抱怨,正当无计可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神迹:整个荒原铺满了象白雪似的小圆物。有的人拣一个起来尝尝,感觉到滋味好象掺蜜的薄饼。摩西对人们说:“这是上帝赐给你们的食物。” 以色列人把这种食物叫“吗哪”。此后,在40年浪迹荒漠的过程中,天降的食物吗哪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上面讲的是圣经故事,在人类生活过程中饥荒总是难免的,怎样在灾荒年中寻找食物,也成为历代圣贤关注的事情。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叫朱橚,他的母亲高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慧的女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注重对小儿子朱橚的管教。朱橚少年时好学多材,有远大的抱负,常想着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传名后世。青年时期他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洪武二十三年,朱橚被流放到云南,比较直接地了解了人民的疾苦,在那里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编写了方便实用的《袖珍方》一书。朱橚亲撰序文:“令本府良医,编类锓诸小板,分为四卷,方计三千七十七,门八十一,名曰《袖珍》。袖者,易于出入,便于巾笥,珍者,方至妙选,医之至宝,故名袖珍。” 《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它的刊行,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橚主持编写的著作中最突出的是《救荒本草》,这部书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以度荒年。从编写的出发点和编写的内容方法都与以前的本草学著作不同,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救荒本草》对植物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比如苦瓜,据说是郑和下南洋时带来的,是现代餐桌上经常见到的食品,明代以前的本草书没有记载,《救荒本草》将苦瓜列为救荒的食物之一,但朱橚以为苦瓜吃法是只吃里面的红瓤。后来徐光启告诉人们“南中人甚食此物,不止于瓤”。他还告诉北方人,这是常年可以食用的蔬菜,不必只用于救荒。
    朱橚作为一个皇族子弟,没有像他的哥哥朱棣那样,为了取得皇权兴兵杀戮,而是潜心研究医药,并且为了帮助穷苦的百姓能够寻找食物渡过灾荒而著书立说,其用心也实在难得。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都收入了《救荒本草》的内容,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