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内丹与气功
2008年02月05日
于铁成
 
   《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说的是孙悟空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借着酒劲闯入太上老君炼丹的兜率宫,“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西游记讲的是神话,其实在中国炼丹术由来已久。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成为月中仙子。那时炼丹的主要原料是朱砂,又称为“丹砂”,丹是象形字,外面框框象矿井形状,里边的一点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现在我们知道,朱砂的成分是硫化汞,把红色的朱砂放在火里烧炼,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以后升华,就变成了银白色的汞;如果把白色的汞和硫磺放在密闭的丹炉里炼烧,硫磺脱去了氧,与汞结合就形成了红色的朱砂。这种由红变白,由白变红的的轮回,使古人惊奇不已,他们认为人只要吃了这种丹药,就可以几经轮回而不变,就可以长生不老。这种认识今日看来虽然无稽,然而自秦汉至隋唐之间的炼丹家却深信不疑,一代一代的炼丹家们乐此不疲,他们最终用生命的代价宣告了炼丹术的失败。
    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人在思考,如果把人的身体当作丹炉,把自身的精气作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自己身中烧炼,使精、气、神不散而成“丹药”,是不是也可以长生不老呢?有这样的想法就有这样的做法,于是一种以人身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驭能,经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致某种有形之物结于丹田而成内丹。之所以称为“内丹”是为了与烧炼朱砂等矿物的“外丹”相区别,唐《通幽诀》说:“气能存生,内丹也;药能固形,外丹也。”这种方术经道教的提倡大为流行,至宋元时期大为盛行,成为道教炼养功夫的核心,并形成了我国古代气功史上最重要与最有价值的流派,影响深远。长期的实践证明,与“外丹”不同,炼内丹只要得法,的确有健身的作用。
    人体可以用来炼内丹处称为“丹田”,两眉间叫上丹田(一说在头顶百会穴),心窝处叫中丹田,脐下叫下丹田。上丹田为藏神之府;中丹田为藏气之府;下丹田为藏精之府。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练气功的人都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上以帮助意识进入入静状态。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但通常是指下丹田。中医认为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通过三焦之道,周流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并没有特殊的形态和构造,所以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要说明的是,“气功”作为专有名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提及,晋朝许逊写的《灵剑子》一书中虽有气功二字,但并没有作为专有名词,清末《少林拳术秘诀》一书的《气功阐微》中才明确提出气功一词。解放以后,河北省的一名干部通过家传的内养功锻炼,治好了自己多种慢性病,因此写了一本《气功疗法实践》,并在疗养院指导推荐这种疗法,“气功”一词才作为专有名词推广开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