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养生保健煮药粥
2007年12月18日
于铁成
 
    粥与南宋大诗人陆游有着不解之缘,在他一生的诗中有近百首都提到了粥,其中有一首《食粥》诗,对粥的妙用做了很高的评价:“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出游,夜宿朋友家,半夜觉得腹中饥饿,朋友为他煮了一碗粥,食后感慨地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如果说文人喜欢夸张,对于粥的描述未免多一些溢美之词,但是粥在中国百姓的生活中已成为最理想的健康食品。
    食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周书》说“黄帝始烹谷为粥。”粥不但可以食用,还常常用于治病,如西汉名医淳于意给齐王治病就曾用过“火齐粥”。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叫作药粥,药与米谷相顺相使,起到了药物与谷物的双重效用。张仲景《伤寒论》中在说明“桂枝汤”的服用方法时强调“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桂枝汤是用来解表发汗的方剂,药后吃粥,既可以助药发汗,又可以保护津液,不因发汗而伤正气。《伤寒论》中用以清热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方中直接加入梗米,制约石膏的寒性以保护胃气。
    明朝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曾说:“古方有药物、粳、粟、梁米作粥,治病甚多。” 。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药粥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剂型,具有汤剂流质、半流质的特点,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养胃气。米谷与药相得益彰,对老年人最为相宜。药粥与丸、散、膏、丹相比,既可适宜长久服食,又可根据病情,药味灵活加减。历代中医名家都创制了不少粥疗的处方,唐代昝殷的《食医心鉴》收录药粥57方;宋代官方编撰的《太平圣惠方》,共载药粥129方。《圣济总录》中共收集药粥113方;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中共收录药粥77方;光绪年间黄云鹤所著的《粥谱》一书中共载粥谱247个,是记载粥方最多的一部著作。
    药粥既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还可以用于病后调理,平时还可以摄生自养。元代有一位回族营养师叫忽思慧,用“羊肾韭菜粥”治好了仁宗皇帝的阳痿病,龙颜大喜,封他为宫廷御膳医,专门负责皇帝和皇后的营养配餐。他根据自己长期的实践并结合前代各家本草、名医方术、民间饮食的经验编撰了《饮膳正要》一书,书中载有药膳菜肴94种,汤粥类35种,抗衰老药膳方剂29种等,还配有不少插图,至今仍然是中药药膳学的重要参考书。
    粥的煮法简便易行,取材方便,既可以用于泄又可以用于补,效果明显。如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中有“神仙粥”方,专治风寒暑湿感冒,出现头痛、发热、恶寒等证。用糯米50克,生姜五片,水二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再加入带须葱白五至七根,煮至米熟,酌加米醋半小盏入内,和匀。乘热吃粥,或只吃粥汤亦可。服后在避风处美美睡上一觉,出汗为度。感冒初起连续服用三五次即可痊愈。还有一方是敦煌卷子本中记载的“神仙粥”,亦很简便:“山药蒸熟,去皮一斤。鸡头实(芡实米)半斤,煮熟去壳捣为末,入粳(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心食之。或韭子末二三两在内,尤妙。食粥后,用好热酒,饮三杯妙。此粥,善补虚劳,益气强志,壮元阳、止泄精。神妙。”此方适用于脾肾阳虚气弱、虚劳羸瘦、气短乏力、精神萎靡、泄泻日久、健忘、遗精等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