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大代表、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谈中医药十年发展
2022年10月17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十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服务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中医药政策法规更加健全

  从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到2021年《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发布,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制度设计,再次彰显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2.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十年来,中医药全面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融入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全国目前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都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目前天津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国医堂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国积极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6所中医类医院纳入“辅导类”的国家医学中心创建范围,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其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和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3.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中医药系统深入践行“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在传承方面,对包括国医大师在内的200多位名老中医、老药工的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制定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等。在创新方面,国家中医药局会同科技部、卫健委等部委,建设了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会同发改委,建设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1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人才培养焕发新动能。近年来,中医药系统有7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医药局打造了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遴选了149名战略型领军人才岐黄学者、100名青年岐黄学者。

  4.抗击新冠疫情加快中医药走向国际的进程

  十年来,中医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病证分类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ICD-11、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及核心教材推广应用、针灸国际标准得以建立等等。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科研攻关与临床救治同步推进,遴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效方药;先后派出多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吉林、香港、上海等地,整建制承担方舱医院及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救治关口前移,有效减少了轻症向重症转化。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突出贡献。同时,我国也为海外抗疫积极贡献中医药力量,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并鼓励成员国在其卫生保健系统和监管框架内考虑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这些成果扩大了中医药的学术影响,促进了中医走向国际的进程,提升了海外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新时代的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多重要内容和环节,最关键的还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一定要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只有将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当然,坐而论道不行,单打独斗也不行。一定要开放包容,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