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阮士怡 >> 个人简介
深切悼念国医大师阮士怡先生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国医大师阮士怡先生。阮士怡先生于2020年2月5日10时15分因病去世,享年104岁。阮士怡先生是蜚声全国的津沽名医杰出代表。他的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成就彪炳,是天津的骄傲,也是中医界的楷模。

  阮士怡先生,1917年2月21日出生于原河北省丰南县,自幼敦厚好学,孝敬长辈。194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1946年大学毕业后从事临床一线的医疗救治工作。1955年参与组建了天津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在医院成立之初,先生以其博学、宽厚、仁爱、敬业的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以身作则,对医院的创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是现代中医院建设的奠基者;在担任中医内科学研究室主任期间,积极推动了中医内科学的传承教育,抢救性地保留传承了一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天津中医药界著名老前辈们的经验,惠及百姓大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做出了贡献;1973年担任大内科主任、医院副院长;1982年主持筹建了天津市中医研究所,兼任副所长。这期间,先生团结老、中、青三代人,推动了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学科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分化与完善,倡导中医研究科学化,开创了中医科研的先河,建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第一个科学实验室,从事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撰写了天津市第一份中医内科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完成了第一个天津市中医药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先生始终心系国泰民安,为国家的健康政策和中医药的教育事业建言献策,百岁之际仍不断完善自己的学术思想,对内科常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提出了自己鲜明地学术观点--即五脏一体观,创造性的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设想,研制了补肾抗衰,活血保心等8种中药制剂,提醒告诫后学者要重视预防,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把临床救治的重点前移到预防、养生阶段;步入晚年,虽患眼疾,仍笔耕不缀,科普大众,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先生的一生济世为民,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矢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人的健康而弃工从医,走上了医学之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又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局面,先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毅然决然地迈向了中西医结合之路,探求新的治疗手段,寻求有效的中药处方,夙兴夜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们的健康而保驾护航工作在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兼济天下,救人无数,推动并引领了中医、西医的结合之路。先生一生,以乐教育人、传道授业为己任,培养出了一批中医药界的优秀学者和专家;先生一世,救黎民百姓的病苦无数,化解患者痛苦无穷。

  先生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成就了先生--当之无愧的国医大师;先生尊重他的患者和同事,大家记住了先生宽容慈祥的音容。对于党和政府的培养以及千万患者对他的支持,先生一直充满感恩。

  我们要学习先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心系祖国的赤子之心。我们要学习先生始终把投身中医药事业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刻苦钻研、干事创业、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学习先生心系患者、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穿越时空,岁月觅香,百年如同白驹过隙。他所热爱的中医药学,已经发扬光大。中医学以深厚的哲学底蕴,丰富的历史经验,突出的特色优势,已走向世界。他所为之奋斗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和内涵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不断迈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

  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彰显先生的中医功力学养,人格魅力光辉。让我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繁荣与发展再立新功。先生高风亮节,仁爱宽厚,儒雅谦谦,苍生大医,精神与学术不朽!国医大师阮士怡的学生、正在武汉一线与新冠肺炎疫情奋战的张伯礼院士写下悲痛的悼词:

  先生驾鹤去,天公白雪哀。 垂悼大国医,仰颂名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