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心身科 >> 最新动态
【援藏纪实】心身科陈晓鸥副主任医师从西藏发来的一封信
稿源:   2018年05月31日

  2018年3月16日,我院心身科陈晓鸥副主任医师作为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赴西藏昌都市藏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透过陈晓鸥副主任医师的日记,我们看到援藏干部们的真实生活记录:

  忽闻院领导要派我出一次保健任务,而且是单枪匹马,心里便有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科里给了我一个急救箱,金属铝制,里面有各种急救药品,还有听诊器,体温表和血糖仪等。

  转天早上7点就出发(相当于天津5点多),先到机场接人。

  这是一支到西藏玉曲河为建扎拉水电站做环境影响评估的队伍,由中央环保部的专家和成都及昌都的陪同人员组成,一行近20人。在机场看他们献了哈达,到贵宾厅我给每人发了一支红景天口服液,稍作休息,便3人一组登上越野车,开始出发。

  一路南行,开始风景还不错,蓝天白云,小溪缓流,草地牦牛,可以在车里拍照,胜似旅游。

  可是后来的情景就有点不对劲了,路是越来越难走了,由泊油路变成了土路,又变成了土石结合的路,前面是车扬起的沙土,旁边是看不见底的悬崖,司机师傅神勇,车速不减,一路狂奔,我心跳的比车开的还快。时常车队会停下来,一行人下车,观察、评估、商议,我紧随其后,无心欣赏风景(其实也没什么风景),希望他们别摔着,别出事,这些专家们也实属不易呀。

  就这样走走停停,夜晚山上是没有路灯的,也不知道车是还开在路上了呢,还是已经开到空中了,外面一片漆黑,只有两道车灯,我的心一会儿颠到嘴里,一会儿颠到胃里,不得安宁。最后回到了碧土乡,9点多才吃晚饭,住宿条件也比较简陋,木头房子,用木板隔了几间出来,幸好有电。

  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前面一座雪山,随行的人员告诉我这就是梅里雪山,一座神山,每年都有许多人绕山祈福。

  深深吸了一口清新又寒冷的空气,上车出发,继续勘察,还是去昨天的地方,只不过又多跑了几处,一路惊心动魄,道路很是颠簸,脖子细的,估计脑袋都要颠掉了。渐渐的,开始腿缺氧了,就是软了(可能是吓的),一会儿手也缺氧了,手机都拿不住了,满脑子都是千万别掉下去呀,前面是扬起的尘土,上面是悬在头顶摇摇欲坠的山石,旁边却空空如也,车子像是在空中飞快地前行。血在心里,心在嘴里,嘴在哪里?就这样走走停停又是一天过去了,期间查了一下手机定位,竟然在西藏、云南和缅甸的交界,再往南走一点就到缅甸境内了。

  晚上吃饭时,有位专家说不舒服,要量血压,我赶快打开箱子拿血压表,血压表是那种上臂式的,如今已经被晃荡散架了,马上重新组装,好在还能将就使用。

  然后就是更多的人要求测血压,当时自己表现得比血压表镇静,一一应付,获感谢声一片。晚上11点终于可以睡觉了,明天还要早起送他们去机场。

  第三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了,在车上简单吃些早点,直奔机场,看不见草地了,已被昨晚的白雪覆盖,一路前行,一路飘雪。

  到了机场,却不能登机,跑道结冰了,延后起飞,一延再延,只能等。11点多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手机没电了,便立刻陷入了无聊的黑洞之中。就那么一直坐着,心中渐渐不起一丝波澜,已经睡着了。一直等到1:45才开始允许登机,一一告别,我的首次保健任务终于就要结束了。在回去的路上,昌都陪同的领导请我们吃了午饭,除了山上落石堵路耽误点返回的时间以外,沿途已无惊险之处。

  下午5点多终于回到了公寓,已身心疲惫,也受尽了手机没电的折磨,但仍要感谢上苍,扎西德勒。

  (心身科供稿  通讯员  高雅)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