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贾英杰 >> 学术成就
主要学术思想

  一、主要学术思想

  (一)、力倡扶正培本、解毒祛瘀的学术思想

  肿瘤属于中医“积、瘤”范畴,贾英杰教授深刻领悟经典医籍,总结归纳出历代古籍中关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观点:一、“外邪、寒凝”,如《内经》:“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痼病者也”,“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外,络血之中……,故宿昔而成积矣”。《诸病源候论》:“积聚者,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寒,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二、“正虚”,如《医宗必读》:“积聚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距之”;《景岳全书》:“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三、“血瘀”,《景岳全书》:“血积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医林改错》“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四、“痰瘀互结”,如《丹溪心法》:“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疡科心得集》: “ 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癖血,浊气痰滞而成。”五、“毒结”,如《中藏经》:”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然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致病过程,“正虚为本,邪实(包括癌毒、痰湿、瘀血等)为标,正邪交争”。贾英杰教授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虚”“毒”“瘀”并存是肿瘤病机的关键所在,三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提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的肿瘤病机观点,在治法上“扶正”“解毒”“祛瘀”三管其下,疗效理想。

  1. “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肿瘤患者“正气内虚”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1)先天禀赋不足,先天脏腑亏虚,即体质因素:大多肿瘤患者有家族史,或有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缺失。2)后天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房事不节等因素所致气血、津液、阴阳的亏虚。3)年老体弱:年老体衰,血亏气衰,脏腑、阴阳失调,癌毒乘虚而入。4)因病致虚:久病多虚证,肿瘤病势缠绵,癌毒不断耗伤正气,正气日渐虚衰;加之手术创伤,脏腑缺损,失血耗液,正气难复。正气具有抗邪、固摄能力,正气虚则邪毒淫溢,癌毒流散四方,形成播散转移,进一步耗伤正气。临床上常见正气不足与肿瘤的进展互为因果,交替促进,加重病情。所谓“冲风赴林,而枯木先摧”,正气虚之人易感外邪,人之一身“最虚之处,便是客邪之地”。

  2. “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特异性因素

  中医学认为“邪之凶险者谓之毒”,毒可分为:阳毒,即热毒、火毒、风毒;阴毒,即瘀毒、湿毒、水毒。本文所论之“毒”可理解为诱发癌瘤生长的外毒和癌瘤长成后产生的危害机体的内毒—— “癌毒”。癌毒是一种内生之毒邪,毒根深藏,易致瘀滞,易耗正气,易于扩散,癌毒淫溢,变证蜂起。

  对于人体来说“毒”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现代生活环境中的毒:大气、水源等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化工原料,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素的大量运用,食物添加剂的滥用。二、内生之毒邪:①嗜食烟酒,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体内毒素排除不畅,蓄积于脏腑,化生毒邪。②肿瘤产生的毒:由于肿瘤自身不断增长,压迫或侵袭脏器、组织,气血津液循环受阻,导致血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蓄积,同时肿瘤本身血液供给不足,引起组织坏死、溃烂,向机体释放毒素。三、肿瘤患者放、化疗的热毒、药毒。

  3. “瘀”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经》曰:“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积成矣。”气与血一阴一阳,相互生化,气行则血行,若气机失调,必然导致血瘀;或邪热入血,灼阴伤血,或痰湿阻滞,致使气血瘀滞,经络受阻,孔窍难通,积久则发为癌瘤。肿瘤形成后,阻碍经络通道,影响气血正常运行,会进一步加重气血瘀滞。久病体弱,气虚毒结亦可引起血瘀加重;此外,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后,也会出现血瘀证或使血瘀加重。而瘀滞状态又为癌毒的蓄积提供了条件。因此,气血瘀滞——恶性肿瘤——气血瘀滞,形成恶性循环。瘀滞贯穿于肿瘤的全病程,血瘀既是肿瘤形成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又是重要临床表征,血瘀证与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互为因果。此外,“血瘀”亦可引起肿瘤另一病机、病理产物”痰”的生成,自古有“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之说。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贾英杰教授指出,肿瘤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周微循环障碍(与肿瘤压迫附近组织、癌组织释放的活性产物及癌细胞脱落进人血液形成的微小血栓等因素有关)、血流变异常(即血液处于浓、粘、聚状态)和凝血机制异常,这些可视为肿瘤微观血瘀证的表现。临床可见到肿块固定不移、疼痛有定处、皮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出血、舌青紫瘀斑瘀点、脉涩等血瘀证的表现。

  4.“正气内虚,毒瘀并存”是肿瘤病机的关键点

  “虚”“毒”“瘀”贯穿于肿瘤病程的始末,三者相互并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正气内虚,毒瘀并存”是肿瘤病机的关键所在。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毒(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特异性因素,“瘀”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毒”和“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人体先有内虚(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外之邪气、邪毒乘虚而入,内之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而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局部(最虚之处)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相互交结,化生毒邪蓄积于脏腑,留滞不去,郁结日久形成癥积、癌瘤。癌瘤为有形之邪,阻碍气血运行,耗伤气血津液,又进一步加重了”血瘀”“正虚”“毒结”,为癌瘤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而癌瘤的迅速增长、扩散又使机体更虚,形成虚→毒、瘀→虚的恶性循环,此外,手术的创伤及放化疗的“毒性”作为外因催化着这一恶性循环。到末期则出现阴虚毒热,阴损及阳,阳虚阴竭,阴阳离决而死亡。

  “正气内虚,毒瘀并存”的肿瘤病机观点的内涵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抓住关键病机,统筹兼顾,以”扶正固本,解毒祛瘀”为大法,辨证施治;结合不同体质、不同部位、不同病种,有所侧重、随证加减用药;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采取多角度、多手段、多疗法、多途径的辨证综合疗法,中西医协同治疗,全面调整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新的平衡,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正复邪去。

  (二)、权衡邪正,活用攻补

  有关致病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正气虚弱,二是邪气过盛。《素问》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古代医家有“万病不出乎虚实两端,万方不越乎补泻二法”的说法。贾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脏腑,气机受阻,血行不畅,痰瘀毒结有关,病机为整体虚而局部实,治疗上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但杜绝将攻法与补法截然分开,提倡整体辨证,攻补兼施,最终达到“以平为期”,即追求患者在“带瘤生存”情况下,机体达到平衡状态。贾教授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属因虚致实之证,病理性质以虚实夹杂为特点,总病机为本虚标实,但由于癌毒阻滞部位、肿块大小、病人禀赋不同,虚实夹杂中又有差异,故辨识机体正气多少,灵活运用攻补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关键,切忌只顾癌肿,忽略正气,只用攻法,不涉补法的偏见治法。

  贾教授认为肿瘤病初起多见标实之象,病久则显露本虚之候。中医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之气本”。《景岳全书·积聚》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治疗时,应结合肿瘤所处时期及机体邪正盛衰情况,分清标本缓急轻重,从而活用攻补,始终坚持祛邪而不伤正的原则。肿瘤初期,正气尚盛,虚实夹杂,应以攻法为主,兼顾正气,佐以补法,祛邪存正;中期,正气渐虚,邪气深入,邪正相持,治应考虑攻补兼重,扶正祛邪;到了后期,毒邪严重耗伤人体气血及精微物质,正气大虚,而邪气留恋不去,此时提倡在补的大法上,恰当采用攻药,补正退邪。将攻法与补法完美结合运用,既能改善因攻邪使机体正气削减的情况,也不会因过度扶正,而助邪碍邪,从而发挥抑制肿瘤与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双重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攻法包括手术、化疗及放疗等西医中能直接杀伤癌细胞,使人体正气耗损的治疗手段,还包括中医攻法。多数癌症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癌细胞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的堆集和血小板的凝集,中医采用攻法,主要在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加速毒物排泄,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改善。补法包括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及抗癌能力的治疗方法,如免疫疗法、生物疗法和中医补法。中医补法作用在于改善和恢复机体的调节和免疫功能,加强机体的抗病反应、从而遏制肿瘤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好转。

  当正气已虚,邪留不解,攻补两难时,更应分条缕析,分清应扶正兼以祛邪,或者当祛邪兼以扶正,或为先扶正而后祛邪,或为先祛邪而后扶正等。贾教授根据肿瘤所处分期,分析机体状态,将建议采用的治疗方法及中药用药原则总结如下:肿瘤前期向早期发展过程中,属于围手术期,支持手术治疗,手术虽然会给机体带来损伤,但“邪去则正安”,手术对早期实体瘤五年生存率已达90%以上,该期间结合中药调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手术前,中药考虑扶正祛邪,手术后,因“峻攻”为害,则中药调理提倡先扶正为主,待机体恢复到一定程度,继续兼顾扶正与祛邪;肿瘤早期向中期过渡过程中,机体状态允许的前提下,可选择手术,同时重点提倡结合放化疗治疗,现放化疗治疗手段已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延长患者生命的疗效十分显著,放化疗期间,可结合以扶正为主的中药,放化疗之后,因其“热毒”为害,中药治疗坚持扶正与祛邪兼施;到了肿瘤晚期,为放化疗不适合期,此期间,无限增殖的肿瘤组织大量耗损人体营养物质,机体会出现正气虚弱、气血津液衰竭之症候,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生存率很低,放化疗治疗不但疗效低,而且具有明显对骨髓抑制、血象低下、免疫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这些副反应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从而迫使治疗停止,同时也成为促进肿瘤转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晚期治疗时先扶正为主,可选择免疫疗法或生物疗法,结合中药治以扶正兼祛邪,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发挥机体正气的抗癌作用,养正以祛邪。

  贾教授认为本虚标实之标实者不外乎气阻、痰湿、瘀血、热毒,本虚者则有气血、阴阳、脏腑之分,在治疗中,遵从辨病辨证相结合,对症施药的原则,攻药主要包括行气解郁、燥湿化痰、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之品,对于毒邪,贾教授提倡解毒,而忌讳盲目运用以毒攻毒法,补药则以益气补血、滋阴养血、温阳补肾、健脾和胃之品为主。贾教授多年致力于肿瘤疾病研究,认为补药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补益正气时,还有助邪碍邪之疑,而攻药可以攻邪,同时也会伤正,故将攻法与补法恰当结合,方可取得显著疗效。关于攻药与补药,贾教授认为应辨证着看待,不能拘泥于每一味中药的功效,而认为其只具有攻或者补的作用,实际用药时,“攻药”中会蕴有补效,“补药”中也寓有攻意,中药配伍、炮制、用量不同,攻与补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药物攻与补的相对统一性,还体现在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清热解毒,攻邪作用显著,但与化疗药物的攻效又明显不同,中药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免疫的作用,治疗上通过祛邪以扶正,虽不属于补益药,却达到了补的效果。对于毒性较大的蛇虫类药物,如蜈蚣、斑蝥、全蝎之类,虽然攻效强大,但贾教授认为应尽量避免,若针对放疗后,患者出现血管瘀滞的症状,贾教授会应用少量全虫,但主要发挥其活血功能,属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症选药,而非以毒攻毒。贾教授治疗晚期肿瘤时,慎用活血化瘀药,因肿瘤组织血管丰富,活血药如三棱、水蛭等,活血破血作用显著,长期使用活血药物极易诱发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应当慎用。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始终存在着正虚与邪实,攻法与补法的应用贯穿治疗本病的全过程,揣度虚实消长变化,攻法与补法的实施也不断变化。贾教授认为,虽然肿瘤属邪毒,但并非“攻邪”为治疗本病的主导,正气实时主要攻其邪气,正气虚时攻邪兼以补益正气的思维是片面的,辨证分清虚实轻重才是治疗的关键。因肿瘤实为人体正常细胞异常增生,如果纯补不攻,增强人体免疫力时,也会促进肿瘤生长,如果纯攻不补,又会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消耗正气,使免疫力低下,反而会营造适宜肿瘤生长的环境,促进病情进展。权衡机体邪正情况及个体差异,明辨虚实,攻其邪实补其正虚,掌握各种疗法的时机和强度,攻其邪实时尽量避免损伤人体正气,补其正虚时不会资助肿瘤的发展,既不能不及,也不可太过,灵活运用攻补,最终控制或减小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无症状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贾教授二十余年从事临床抗癌实践研究,已经充分证实权衡正邪,活用攻补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三)、中医药”立体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从发病和治疗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任何一种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肿瘤,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贾英杰教授提出了以中医药的“立体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新理念。所谓“立体疗法”,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针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和演变规律,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运用中药系列的口服制剂、静脉点滴、外用、以及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疗法等,从多角度、多手段、多疗法、多途径给药的治疗模式。中医“立体疗法”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论治,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立体疗法”,一方面可以稳定肿瘤病灶,延长生命,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化疗药,以及放疗、手术、热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的协同作用,形成中医西医并举,相得益彰,对于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延长生存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对于不能采取手术以及放、化疗治疗的中晚期患者,或者病理分型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癌症,单纯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改善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症状,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其治疗原则是:早期以去邪为主,中期扶正与去邪并重,晚期以扶正为主。另外,中医药的“立体疗法”还可以对恶性肿瘤并发的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癌性胸腹水、血液的高凝状态、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贫血等,采取活血解毒、益气复脉、滋阴清热等内外结合、针药同治的治疗方法,充分发挥独特作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针对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乏力等,采用健脾益气养血法扶正补虚,可明显提高放、化疗的完成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机能;对于有些化疗药物需要水化时,可采取中药水化法,这样既达到了水化的目的,又可以改善机体的内环境,针对化疗出现恶心呕吐,采用健脾和胃法,可改善化疗时的胃肠道发应。针对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肌损害采用益气复脉、解毒活血法;针对化疗药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出现的转氨酶升高、黄疸指数升高、蛋白尿以至尿毒症等,采用益肾清肝解毒法;针对脱发可以采用益肾养肝法等。另外,中药外用也可以治疗因化疗外渗所致的局部皮损,起到很好的解毒作用,通过针药并用的立体疗法,往往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因放、化疗而产生的痛苦,度过放、化疗副作用难关,使患者体质易于恢复,以利于接受下一阶段的治疗,为最终康复奠定基础。

  (四)、中医药“立体疗法”与“人瘤共存”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时机,大大地缩短了生存时间,降低了生活质量,治疗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另外,治疗肿瘤的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仍然着眼于消灭局部病灶,在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更加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当中逐渐形成了“癌症即是绝症”的固有观念。

  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的发展、减轻肿瘤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在此基础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贾英杰教授提出了“人瘤并存”的肿瘤治疗思路,努力使病人的饮食起居趋同于正常人,病情稳定,甚至逐渐康复,形成“瘤与人和平共处”的局面。这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真谛。

  1.强调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达到“扶正以去邪”。从发病和治疗的角度来看,导致肿瘤的病因是多源性的,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难以彻底治愈肿瘤,故针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和演变规律,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采取多角度、多手段、多疗法、多途径的辨证综合疗法,注重全面调整患者的内环境,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协同作用。

  2.对于不能切除的肿瘤,未必采取极强有力的杀伤手段(如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放疗、根治性化疗等),一味地给予去除,造成身体的极度衰竭,只要能够使病灶稳定,即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虽然,在患者身体中有肿瘤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对身体构成明显的危害,就可以形成人瘤共存,同时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所以,祛除肿瘤并不是判断肿瘤治疗的唯一疗效的标准。

  3.综合评价恶性肿瘤的疗效,如肿瘤的大小是否稳定或缩小、由于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症状是否改善,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提高、体重是否增长、临床检验指标是否好转或者稳定等。

  (五)、重视舌象

  贾英杰教授观察到肺癌病情能较好反映于舌象,舌诊直接指导立法用药。早期肺癌患者以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多见,此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自觉症状较轻,多在查体时发现,一般体质较好;中晚期患者多见红舌或红绛舌,大多数舌苔增厚,苔色或黄或白,厚腻苔和燥苔较多见,此时症状较为明显,体质下降;晚期患者多见绛紫舌、紫黯瘀斑舌、光绛舌,苔或光剥,或霉腐浊腻,此时病情严重,体力不支。

  贾英杰教授认为舌苔反映了气机闭结的轻重变化。舌苔由薄而厚,由松而腻为里滞气结的加重,必伴喘憋加重,痰量增多,大便闭塞。为此立三焦逐邪法,意在升降气机,就近给病邪以出路,使气机归于正常。经用药,舌苔渐化解为郁结渐解,舌苔退后渐生薄白新苔,为胃气渐复,其人必喘减便通纳增,精神转佳;如舌苔骤退,一二日又续生厚苔,为邪之假退,法当续攻。贾英杰教授认为舌质反映了癌毒由气入血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及血瘀的情况。患者舌质淡红或舌边尖红,为病邪在气分,舌质转红,舌体少津为热毒转盛入于营分,舌质红绛、绛紫、光绛舌为热毒入于血分,舌黯有瘀斑为瘀血。贾英杰教授立解毒祛瘀法意在祛瘀血裹结,搜入络毒邪,遏制肿瘤生长转移。经用药,舌色转浅,为毒瘀渐解之佳兆。

  (六)、尤重调理脾胃之法

  贾教授认为调理脾胃在癌症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认为“脾为肺使,生金尤当补土;脾为心使,养心亦当健脾;脾为肝使,肝虚当先实脾;脾为肾使,治先天应重调后天;脾为元气之使,除热可从甘温治;脾为夭寿之使,养生谨和五味。”,“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强调“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善治病者,尤在调理脾胃。”的理念,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改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

  《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正气与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贾教授认为正气的盈亏有赖于肾中之精气的充盈,而肾中之精气又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培育,若脾胃之气受伤,则必定影响肾中之精气,进而导致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下降。所以脾胃虚弱是肿瘤发生的部分原因,而后又因肿瘤各种治疗,进一步影响患者脾胃功能,尤其是化疗严重影响胃肠功能,放疗伤脾胃之阴,导致机体消瘦、乏力、纳差、纳呆、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返酸、便溏或大便干结、苔腻或无苔之症。《慎斋遗书》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贾教授认为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在治疗中,常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脾胃,疏畅气机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抗肿瘤复发转移有明显的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因放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使患者能更好地完成西医治疗过程。另外贾教授强调饮食是根本,无论如何要保证患者能食,才能更好地治疗和康复。

  贾教授认为肿瘤久病或西医治疗后虽有脾胃虚的表现,但在气滞明显时,若一味补之,往往会滞气生满,导致胀满、疼痛等症加重,所以往往要加用调理气机之品,使气机调达,通则不痛,如乌药、枳实、大腹皮、佛手、木香等,此时常避用苦寒之药,经一段时间脾胃功能恢复,再加用一些抗肿瘤的中药;若化疗后脾虚难运,食积不化时,一味补气健脾,又会影响消导,反致痞胀而痛,宜消胀除满,祛食积而行脾,常用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半夏等;而脾虚挟湿或痰浊中阻时,虽致病之源是脾虚不运,但临证如不细查详审,急于求功,用甘淡滋腻之品,则反助胀闷痞胀,以至厌食、恶心,所以少用滋腻之药,如熟地、首乌及一些血肉之品,常用茯苓、白术、生地等。

  贾教授还认为,肿瘤久病及脾或放化疗伤脾,导致机体脾胃虚弱,不耐攻伐,用药不在于多和猛,在于辩证准确,药效专一。补脾而不碍脾,忌用大剂量滋腻补药,以免影响正常饮食,难以消化。所以强调用药宜轻,循序渐进,随证加减,细水长流,会起到更好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