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一附属医院 >> 急症部 >> 学科动态
生死时速,用坚持铸就生命
稿源:   2017年02月17日

  2017年2月15日的夜晚,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夜晚。夜幕渐渐降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保安孙建首当其冲,“有一位男性病人在院外晕倒了”,“赶快推平车,把病人接过来”, “我先去看看”,急症部的孙志欣副主任医师顾不上穿外套,把其他就诊的病人安顿好,就匆匆地跑向诊室外,在保安田浩的指引下,在院内停车场,一名年轻男性病人躺在地上,站在旁边的患者母亲大声呼叫着病人的名字,叙述着病人的发病过程,“让他来,他不来,心里不好受3天了,到这就晕倒了,我自己弄不了他,快救救他,他还有个4个半月的孩子”。

  患者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孙志欣副主任医师跪在地上,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持续的胸外按压。随后赶过来的李瑶医师,拿着手电筒,带着血压表立即协助孙主任参与抢救。“瞳孔3:3mm,对光反射弱,血压测不到”“持续胸外按压”“快去推床,不能让病人在这里”。一向和急诊配合默契的保卫处在翟永胜处长的指挥下也全力以赴加入到抢救的行列中。随后几名保安以最快的速度把病床送到位,孙志欣副主任医师跪在床上,持续地给病人做着胸外按压向急诊抢救室转运。“从急诊通道走”“孙建,孙建,把门开好,提前做好人员疏散”“收到,收到”“急诊准备就绪”“注意病人的胳膊”“快一点,稳一点,注意安全”,在保卫科的大力配合下转运病人用时不到5分钟。

  刚完成另一患者抢救的王颖护士,已经做好了抢救这个病人的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继续胸外按压,电除颤,叫心内科二班会诊……”,外面是寒冷的冬季,急症室内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豆大的汗珠从医护人员的头上掠过。“室速除颤”,迅速到位的心内科张其梅主任当机立断,“静推150mg可达龙10min推完,建第三条静脉通路,静点可达龙”,包珺护士一针见血,和云娇护士熟练地给病人吸痰,化验室王伟远,贺鑫老师以最快的速度为明确诊断做着贡献,抢救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保卫科的同志们一方面帮助送血,送化验,一方面安慰着早已瘫软在地上的患者母亲,患者的母亲喃喃地说:“救救他,救救他,他才40岁,辛苦你们了,求求你们救救他”。保卫科的同志们在急诊抢救室外面,似乎用身体铸造一堵墙,死神请你却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病人的心律仍不见复跳,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每分钟120次的胸外按压在持续着,每5分钟的副肾在静脉推注着,室颤除颤,在死神面前我们用生命和汗水捍卫患者的生命。终于在持续1小时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脏复跳了,大家干劲十足,早已忘记了这已是在凌晨。参加抢救的药剂科李维昱和财务科董倩,看到复跳的心律,看到病人逐渐红润的面色,不禁互相拥抱,患者救过来了。

  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平稳,如何进一步抢救病人,患者家属茫然了,“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我们做不起,我们没有钱”“救救他”怎么办?如何诠释“白衣天使,治病救人”?“开启绿色通道,全力抢救病人”,急症部成熟的绿色通道流程立即开启。张其梅主任,孙志欣副主任,多次和家属沟通,患者家属表示“你们都那么尽力了,我们努力配合,因为有你们他才有第二次生命”,在李瑶医师,护士王颖,保安孙建、田浩的护送下,患者平安地送到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夜已深,苦归苦,累归累,但当大家携手把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看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时候,那种感觉可以用“美妙”来形容。那一时刻的成就感会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什么时候是你最开心的时候”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会告诉你“把病人抢救成功的时刻最开心“。

  太阳已渐渐升起,急诊的故事仍在继续。

  (急症部供稿)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