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五专特色 >> 专药 >> 药师文苑
2015-10-18《每日新报》古药典离我们既近且远
稿源:   2015年10月19日

  “方书”给屠呦呦灵感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让人们再次关注中药的作用和中药学的高深。青蒿素背后的那本《肘后备急方》也让人们看到中药典籍给现代医学带来的裨益。然而,关于中药在临床上的作用,仍然面对着争议。那些凝结着先人智慧,通过千年临床实践形成的中药典,在依旧服务百姓健康的同时,却总是难能被准确解答,变成讳莫如深的语焉不详。就连屠呦呦都认为,中医药的宝库今日未必拿来即用。先人留下了关于植物和身体怎样的秘密?它们在新的时代里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从汉《本经》到清《拾遗》药典传承源远流长

  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部主管药师臧滨介绍,中药典籍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本草类典籍,它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中药学,另外一种就是“方书”,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方剂学”。屠呦呦所研究的青蒿素治愈疟疾的灵感来源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此书即属于“方书”的范畴,是一本关于急救时用药的医书。“肘后”是古人穿的大袍子的中后部,可以用来随身携带一些物品,当然,也可包括一本“急救知识药典”。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医类典籍就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一直被称作《本经》,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最为源头的一本药书,书里将药分为三品,上品无毒,对人身体好,中品毒性比较小,也对人体有治愈作用,而下品虽能治病,却也毒性甚重。在《本经》之后,比较重要的药典就是唐代的《新修本草》,与《本经》是集合民间用药集成不同,《新修本草》是国家组织编写的,而在它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部正式编写的药典。到了宋代,《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记录的中药已经达到1558种,已经可以说是一本“医药大全”了。明代的《本草纲目》记录1892种药品,提到中药学,这本书都是最伟大最不朽的著作。臧滨告诉记者,《本草纲目》不仅仅是在中国有着至高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上影响也很大。这是由于书中的分类方式比较特殊,与以往依病分类不同,它是按照植物学、动物学的方式分类,所以,《本草》不仅是药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也在植物学领域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延续《本草纲目》的方法,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增加了700多种草药,对《本草纲目》中的个别内容也进行了勘误。这几本书基本形成了我国药典的大观。

  中药研究属现代科学“以形补形”早已弃用

  随着西医的广泛用于临床,中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中医黑”们甚至全盘否定中药的价值。臧滨认为,这实际上是对中药研究的一种误解。他介绍说,古代药典中的一些理论,比如“以类比相”“以形补形”,在当今的中药研究中早已不再用。目前的中药科研工作也都是以现代的科学手段进行的,在科研方法上,中西药都一样。

  恰恰是在这种研究当中,我们挖掘了中医典籍中一些精华之处,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也不止青蒿素一种。比如“砒霜”治疗白血病,1972年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与药师韩太云合作,开始了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从古典中药典籍中受到启发,治愈了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臧滨说:“如果仅仅利用现代的医学,那么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无疑是一种毒药,但是在中药典籍的启发下,人们就能发现它有如此的功用。所以,中医有时候可以让现代的研究少走弯路,是一种启示作用。”中药典籍中的一些道理虽然目前现代医学理论仍然无法合理解释,但是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做着努力。

  别用现代文明要求古人中药典籍是巨大宝库

  在臧滨看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传统药学典籍。它们承载的是古人的智慧,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要求几百年前人们的知识。所以说虽然这些本草药典是医学宝库,但是未必可以直接使用。中医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不同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但如果我们将中药典籍的内容全部放弃,却是十分可惜的一件事情。不如一边用,一边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医药典籍使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中医诊断也并非只靠“望闻问切”,也多采用现代的检查技术。

  臧滨介绍,传统医药典籍中常提到“用量”上“一小撮、一小把、几个、少许”,从本质上来讲,这些内容确实不够严密。但是,“开药”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经验,不仅中西,西医也是如此,比如用量的3到5片,吃“四分之一片”或加大剂量。这些都是经验的总结,看似量化的东西未必严格,量化的标准剂量仅仅是应对普通情况。而事实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会相同。

  随着老龄化趋势逐渐加深,功能性疾病和慢性病增多,中药的“调理”作用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或许我们能从古代药书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5-10/18/content_7363479.htm?COLLCC=1520452988&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