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2011年媒体新闻
2011-07-08《今晚经济周报》十年磨一剑 妙手除癌魔
2011年11月01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发展纪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是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该科于1957年成立以来,历经三代肿瘤专家的不断努力,以“扶正抗癌,解毒祛瘀”为治疗理念,注重中西医结合,不断探索中医治肿瘤新模式和疗效,目前,肿瘤科年门诊量超过40000余人次,住院病床71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

  “立体疗法”开创中医治癌新局面

  在恶性肿瘤进入综合治疗的今天,中医药作为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参与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证实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明显优势,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新亮点,被称为“中国模式”,已引起国内外肿瘤界学者的高度重视。

  1996年,在贾英杰教授担任中医一附院肿瘤科主任以来,他带领全科整合资源,不断探索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多年来在总结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正气内虚、毒瘀并存”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解毒祛瘀、扶正抗癌”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思路,借助现代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开展多途径给药、多手段治疗体现中医药立体治疗的疗效,从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医、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中医“立体疗法”的恶性肿瘤治疗模式。“立体疗法”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针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和演变规律,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治疗阶段、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症状,运用中药系列制剂口服、静脉点滴、外用,以及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疗法等,从多角度、多手段、多疗法、多途径给药的综合方案性疗法。通过“立体疗法”一方面可以稳定肿瘤病灶、延长生命,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西医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化疗药、以及放疗、手术等多种治疗的协同作用,形成中医西医并举,相得益彰,达到治疗效果,对于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稳定病灶及延长生存期,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案之一。中医“立体疗法”治疗模式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给许多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和转机。

  紧跟时代引进肿瘤微创介入技术

  2010年12月,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肿瘤治疗进入微创手术时代。天津中医一附院肿瘤科紧跟时代的脚步,引进了肿瘤微创介入技术,大大延长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肿瘤科方文岩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肿瘤患者在临床发现时多数处于中晚期,只有不足20%的患者可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只能接受放、化疗等手段治疗,更有很多患者要接受肿瘤姑息性治疗,生活质量较差。而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可使部分中晚期肿瘤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但此项技术在我国只有较少数医院开展,所以未得到普及。我科从去年就开展了永久性体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此项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肿瘤放疗治疗手段,又称为粒子刀,它将内放射治疗与微创手术相结合,通过将携带放射性射线的微型粒子植入到肿瘤内部,放射粒子在其周边形成一个辐射场,阻止细胞DNA、RNA的生物合成,使肿瘤细胞全部失去繁殖能力,从而杀灭肿瘤细胞。放射粒子是一种称为125I的粒子,长4.5毫米,直径仅0.8毫米,每颗粒子有效作用直径为1.7厘米。治疗时首先通过CT扫描定位,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和所需要的放射剂量,通过图像监控准确地将125I植入肿瘤内。放射粒子可以根据肿瘤大小多颗同时植入,均匀分布于肿瘤中,形成一个个辐射场,毁灭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粒子治疗对于肺癌、乳腺癌、舌癌以及颈部等实体肿瘤,效果明显,我科室利用此项技术已成功治疗了168例恶性肿瘤患者,有效控制率达到了86.3%。由于植入粒子是微创手术,其创伤直径只有几个毫米,从而避免了大的手术创伤带来的并发症、手术禁忌症等问题。125I的半衰期为60天,随后放射性越来越小,一年后就完全失去放射性能,不会对患者或其他人的身体造成伤害。患者一般住院观察几天便可出院。

  肿瘤介入治疗是近20多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肿瘤微创性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穿刺针直接插入瘤体内,或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这种高新技术具有微创(不用开刀)、费用低、针对性强、疗效好、使用药物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或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将高浓度的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勇于探索患者优化治疗新模式

  10年,在浩淼的岁月长河中,是转眼一瞬、弹指之间。但对于今日的天津中医一附院肿瘤科来说,却是创新的10年、奋斗的10年、辉煌的10年。本着技术优良、服务至上的先进理念,该院肿瘤科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浪潮头、独树一帜。

  如今,肿瘤科年门诊量超过4万余人次,许多肿瘤患者从全国慕名而来,科主任贾英杰教授说,虽然我们很疲倦,但病人抱病而来,甚至将生命托付给我们,希望康复而归,作为医生,我们没有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只有发挥自己所学所长,尽可能地为病人解除疾苦、减轻负担。方文岩主任医师对记者说,21世纪,恶性肿瘤进入了一个诊治兼备的微创介入治疗时代,这需要团队作战,病人来医院看病,我们不但要提供治疗技术和方案,为患者治好病,还应尽力为患者考虑花的钱来治病。然而,随着当下肿瘤治疗方式的多样化,过度医疗的现象普遍存在。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成了各大医院甚至同医院内不同科室的“香饽饽”,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因此,怎样探索出一条适合患者的优化治疗模式,是我们科室团队正在研究的课题。优化治疗是合理地应用当前的治疗手段,体现治疗效益,这需要建立优化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案,虽然未来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自己和整个团队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和团队们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向“求道”的道路不懈探索、追寻。

  中医一附院肿瘤科大事记

  1994年中医一附院肿瘤科被确认为院级重点学科;

  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总工会“十五”立功先进集体及天津市卫生局首批诚信科室;

  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卫生局重点发展学科;

  2007年又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同年,本科室被确立为天津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合作单位;2008年被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授予生命关怀实践基地;

  2009年经医院批准成立了肿瘤临床研究室,并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医药肿瘤大会。

  到目前为止,科研立项课题20余项,课题的级别包括省部级、市教委、市卫生局级等,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另外,在十年间作为主研单位还参加了“十五”、“十一五”国家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7部。

  中医一附院肿瘤科专家团队一览

  贾英杰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131”人才。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联肿瘤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天津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结合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天津抗癌协会理事、《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委、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方文岩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天津中西医结合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超声医学影像诊断25年、介入超声治疗肿瘤6年、粒子刀治疗肿瘤2年。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粒子刀治疗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头颈部癌、大肠癌、以及妇科盆腔恶性肿瘤、2002年,作为主要科研人员之一,完成市科委课题,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1作者16篇。

  陈军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肿瘤学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共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各1项,在研局级课题1项,并在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

  孙一予

  副主任医师,中医肿瘤学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及妇科肿瘤有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了解肿瘤内科治疗的前沿动态,在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共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各1项,在研局级课题1项,并在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赵成

  主治医师,从事中医肿瘤治疗1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及淋巴瘤。粒子刀治疗肿瘤2年,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手术治疗1年。参与编写中医肿瘤专著1部,参与完成市卫生局课题1项,并获天津市科学进步三等奖。

  姜付显

  主治医师,从事介入放射学7年余。擅长各种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手术,包括肿瘤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食管内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实体肿瘤粒子植入术。发表论文核心期刊2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http://newspaper.jwb.com.cn/jjzb/html/2011-07/08/content_682008.htm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