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最新文章
2011-8-22《中国中医药报》发挥针灸临床应用优势
2011年08月24日

  本报记者 胡彬 谭欣

  针灸临床适宜病种广泛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一致认为,针灸临床适宜病种广泛,疗效明显。

  有学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6种中医期刊的56267条信息整理、归纳和分析后得出结论,针灸临床所涉及的病症数达972种。也有人总结为16个系统的461种病症。针灸疗法呈现多样化,如平衡针灸学疗法、头皮针疗法、三才进行针疗法、靳三针疗法、贺氏针灸三通法、项针疗法、热敏灸疗法、舌针等。

  石学敏介绍,如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指导临床治疗脑卒中普遍的是“醒脑开窍”针法。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不仅对中风及中风后出现的一系列合并症、并发症有明显疗效,而且对临床神志、精神疾患、厥闭脱证、顽固疼痛、现代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多有良好效果。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针灸可独立治疗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儿脑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多种病症。在癫痫、震颤麻痹等症的治疗中,也可以针灸疗法为主。

  一些关于针灸在某特定病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章,经常被国际重要杂志发表,受到国际广泛关注,韩济生认为,这种现象也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指导。

  针灸适宜病种研究应积极推广

  石学敏表示,在目前医疗行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情况下,我们必须从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找到首先属于针灸治疗的病症,花大力气进行舆论和宣传针灸的疗效及其优势。

  “中医的针灸治疗,并不只是针对一种疾病,而是重在调节人体的内环境。”韩济生认为,针灸要获得稳步发展,确立疗效病种是首要的努力方向。应集中攻坚,研究、探索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的疗法。除开发中医针灸的新用途,也要致力于西医疗效甚微的病症,还要对一类疾病的针灸诊疗一抓到底,争取达到标准化程度。“不能百发百中,也要十发八中”。

  针灸适宜病种的发展方向

  “针灸研究还可提倡转化医学,即将理论研究转化为临床研究,并进一步走向社区,大范围推广。”

  韩济生强调,这样既有利于成果转化,也有助于医改的进行。有研究显示,针刺麻醉辅助治疗手术后痛,有减轻焦虑症状、减少麻药用量、延长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后痛和呕吐等显著效果;北京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使试管婴儿成功率从30%上升至50%;孤独症是现今严重的社会问题,针灸对其治疗也有良好的显效率。此外,针灸在治疗戒毒、防复吸、延长美沙酮疗效方面,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40余项安全、有效、规范的针灸适宜技术已覆盖到全国各省、市、区,真正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基层针灸学有技术、中医院有效益的多赢局面。

  “还应加强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的人才培养,建立国家级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示范基地等。”石学敏建议。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