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津沽名医 >> 名老中医
穆云汉

  穆云汉,号仲元,回族,生于1913年,世居津门,自幼偏爱医书方药,成年后师从毛退之先生学习内科,1934年拜外科世家高憩云之子高少云为师,随侍临诊六载,深得师长喜爱,并将高氏外科十书20卷授予研读,得其精髓。1941年经天津市卫生局考试考取中医师并取得开业证书,秉承高氏医药,悬壶济世。

  解放后曾在塘沽区中医门诊部,大沽医院任中医科主任,从事内、外、妇、儿的诊治,并当选为塘沽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及政协常委。1962年调到天津市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中医外科工作,临床坚持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博采众长,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与南开医院合编出版《中西医结合疮疡证治》一书,改进外用药剂型,将临床的经验总结后制成院内制剂,有些药延用至今。1971年参加卫生部召开的中国药典会议和药典的编审工作,曾任天津市中医学会外科理事。

  学术思想

  (一)注重整体,治外当调其内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也是穆氏自幼从师高氏时奠定的学术理念,在治疗外疡时坚持内外并重,他认为若将脏腑疾患视为内证的话,那么皮肤病就属于外证了,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内证外证属异流而同源。所谓“同源”是讲无论内证外证总因七情六淫诸因所伤而致,人身气血阴阳失调所发。正如清代外科名家高秉钧所说“夫病之来也,变动不一,总不越乎内证外证两端。而其致病之由,又不越乎内因外因二者……而外科之证,何独不然,有由脏者,有由腑者,有在皮肤肌骨者,无非血气壅滞,营卫稽留所致”,故强调循内科之理以治外证,这种观点深为外科医家所推崇。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阴阳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局部,局部的改变也相应的反应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所以内外相关密不可分。

  对皮肤病的病因的认识也离不开整体观念,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内科疾患并无很大差别,只是部位的区别,如饮食因素即可影响体内,也可影响皮肤,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而且临床也证明多利,皮肤病常与饮食有关。

  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过则为害,称为“六淫”,为致病的因素。皮肤为人体之藩篱,有护卫人体的作用,外淫侵袭,皮肤首当其冲,故皮肤病的发生多与此有关,如“风邪”,当人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则得以乘隙而入,阻于肌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可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润可导致风团、丘疹、干燥等变化,所以治疗此证首先调和营卫以固表,疏风以祛邪,这也是内证外证同为一理的。

  再如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并由此而得名。在此发病初起时即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毒热炽盛者还可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为皮肤病的内治法提供了实践验证的依据,也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查其寒热虚实,补偏救弊正是穆氏治疗皮肤病的宗旨之一。

  (二)注重辨证施治,选药精良

  穆氏治疗皮肤病坚持辨证论治,善用四诊八纲,多用养血润燥法和除湿利水法等十六法。中医对皮肤病的命名以“风”字为多,如鹅掌风、赤白游风、白屑风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古人认为皮肤病与风邪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外袭是多种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二是许多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有血虚风燥的的病理变化,如常见的“湿疹”,当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很长的可出现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等多种损害。中医认为此是由于血虚风燥所致。再如血风疮,其人平素多体虚,气血不足或病久气血被耗,以致血虚生风而发病,其他如“白疙”、“白屑风”等均有血虚风燥的证型。血虚则皮肤失于濡养,而生风化燥,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粗糙,肥厚,瘙痒等全身症状可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脉濡等,因此养血润燥以祛风上卜痒是治疗慢性皮肤病的常用法,药用当归,生熟地,元参,胡麻,麦冬,女贞子等滋润之品,血充则皮肤得以濡润,燥自去之,风自平之。

  皮肤病多以湿邪为患,不论内湿和外湿每多出现滋水淋漓,水疱,瘙痒无度,临床用药均离不开白术,苍术,藓皮,地肤子,茯苓,泽泻一类药物,内以健脾利湿,芳香化湿,外以燥湿利水,以达止氧之效,临床更分上、中、下三焦,分别不同部位的湿邪,用药也分别不同,常用苦参,陈皮,扁豆衣,厚朴,龙胆草,山药,猪苓,薏苡仁。

  瘙痒是皮肤病的自觉症状之一,因其发病的原因不同分为风胜、湿胜、热胜、血虚、虫淫作痒。由于痒的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如风胜作痒皮损多为干性,如瘾疹;湿胜皮损多浸淫四窜;热胜皮损多掀红灼热;血虚皮损多干燥,脱屑,皮肤变厚;虫淫皮损作痒状如虫行,其痒尤甚,临床用药根据病因的不同而选择用药。穆氏认为“用药如用兵”,就是医家根据辨证所得结果,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药到病除之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