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津沽名医 >> 天津名中医
陈宝义

  陈宝义,生于1940年8月,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医儿科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儿科分会主任委员。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并留校在附属医院工作至今。师从著名中医儿科专家李少川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1974年一1996年期间曾历任科主任、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天津中医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晋评委员、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评议专家库成员。1986年被评为天津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入编《中国医学名人录》。1996年评为天津市高教系统教学楷模和天津市“九五立功”先进个人。1997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带徒指导老师。

  一、学术思想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每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和预后,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从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病程经过和千差万别的症状表现。没有明确的诊断(辨病)就不能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如此临床无异“盲人摸象”;没有正确的辨证也不能合理地实施中医(理、法、方、药)的特色治疗,如此治疗犹如“无的放矢”。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要注重发挥西医特长和中医特点。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高科技的诊断检查技术,提高诊断(辨病)水平;也需要合理应用西医的某些治疗手段和抢救技术,以补充目前中医给药途径和急症处理手段的不足。那种“西药普遍开花,中药人人一杯”的结合模式,实际是医药资源的重复与浪费,而且对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害而无益。

  二、临床与研究

  陈氏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证经验丰富,熟谙伤寒,机圆法活。对风湿病、哮喘、急性高热、肾病、癫痫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症多有心得。1974年后重点进行中药剂型改革及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四项成果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天津市科委的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开发两种国家三类中药新药。为满足临床医疗和科研需要,先后设计、研制了通脉合剂、心复康口服液、抗病毒合剂、安心律胶囊等10余种新药制剂在医院内临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消食退热糖浆、玉丹荣心丸已经先后通过卫生部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审批,并经药厂生产正式投放市场。此两种新药已同时列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家基本用药制剂品种目录(2000年)》,作为临床“优先选择的安全有效药物”。主持研究的部级重点课题《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管理局199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是目前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首次获得成果奖者。《健康报》在首版显著位置予以报道,中央电视台国际台在《中华医药》专栏中曾经两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声誉和影响。接诊患者的范围已达10余省市,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之一,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

  三、论文及著作发表情况

  在《中医杂志》、《中医药学报》、《天津中医杂志》及中医药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有关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出版了《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纲目.儿科分卷》。其中《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5例中西药治疗观察》发表后即被国际著名的柯尔比科学文化情报中心(医学部)评为优秀医学论文,并获选进入国际互联网(1NTERNET)的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WEB)网址:http://WWW.colby.com部分医疗经验和学术观点先后被辑入《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名医临证经验丛书《心脑血管病》等出版医学著作中。担任科主任历时22年(1974年~1996年),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始终坚持把“培养人才建设梯队和发展专科搞好科研”作为两项中心工作来抓。儿科作为一个临床小科从只有门诊没有病房,只有6个医生,日门诊量不过100人次,发展到医护人员5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医生人数近四分之一,病房开放床位30张,专科门诊五个,日门诊量在500人次以上。医疗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并成为天津市卫生系统重点发展学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