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津沽名医 >> 我院专家
赵惠馨

  赵惠馨,女,生于1942年3月8日,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共党员。现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院最高学术委员会委员。历任河北省唐山卫校附院(三级甲等)中医科主任、天津中医一附院针灸部痛症科主任。

  1960年一1966年天津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是首批6年制大学本科班学员。在学期间,除中医学基础、临床各科外,加学了中医四部经典原著、西医大专医学各基础课程、西医临床内外妇儿等课程。在学期间,师承津门诸多中医名家,如董晓初、刑锡波、田乃庚、马新云、王云翮、王士福等,受益匪浅,为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奠定了牢固基础。

  学术思想:

  赵氏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近40年。学术上重视急危重症的预防,推崇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故于80年代初以第一主研人,开展了中医药的中风预防研究,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涤痰散结等法,筛选草决明、生山楂、丹参等10余种中草药,制成“避风”、“通脉”、“降粘”中药胶丸,用于高血压、高粘血、高脂血等易发脑血管病之危险因素患者,历经5年观察,服药后的患者,中风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年代,参与“CCN(椰实制品)治疗冠心病研究”,主要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患者,降低心肌梗塞发生率。以上两项研究均通过河北省级鉴定并获奖。

  赵氏对张锡纯氏提出的“大气下陷”可导致多种病症的理论及其所制“治大气下陷”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升陷汤为主方,结合不同病症,合方施治,疗效显著。如崩漏症,升陷汤合固冲汤;习惯性流产,升陷汤合寿胎丸;窦性心动过缓,升陷汤合生脉散等加减,都取得了满意疗效。

  80年代以来,专门从事针灸临床,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疾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针刺治疗疾病,应方法合理,处方严谨,如方脉之君臣佐使,针刺选穴亦有主次之分。推崇石氏手法量学理论,尤其对主穴,各种不同疾病,有不同手法量学,才有好的疗效。如面神经炎早期,主张面部穴手法一定轻柔,但面瘫侧必选完谷及牵正穴为主穴,完谷穴一定要刺络放血,以减轻茎乳孔(面神经出颅之部位)处的张力,早期不用电刺激,以改善血循环,促进激发面神经早日康复。

  治疗面肌痉挛时,必取牵正穴为主穴,牵正穴的手法量学是直刺穿越到腮腺下面,提插泻法至针感呈扇形向面部放散,可以使痉挛之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停止抽动。

  治疗冠心病时,内关穴手法宜徐、宜柔,使针感向腋部放散才有疗效。

  治疗腰椎病导致的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主穴均要重手法提插,要求有放电感,并应加电针刺激。

  治疗脑供血不足时,主张选头颈部穴,其主穴风池及脑三针(双侧络却和脑户)均需小幅度轻手捻转至枕颞部胀,针感向四周放散。而颈夹脊则要重手法提插,约1——1.5寸深,留针要浅(约0.5寸),曾观察102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循环改善较理想。

  总之,针刺治疗疾病,选穴尤如方脉之遣方用药,手法恰似药味之剂量,选穴精当,不注意手法量学,是谓用药之药量不当,或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均不适当。

  赵氏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编写《中医纲目》、《汉英中医辞海》专著2部。主编《汉英对照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手册》一书(2004年河北科技出版社)。

  赵氏自80年代初即担负中医教学工作。曾任河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等院校兼职教师,主讲中医学基础、中医四部经典、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方剂学等课程。任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部主任医师、教授以来,长年临床带教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医师、外国留学生等。多次为全国针灸学习班讲授《针刺治疗冠心病的手法量学》等课程。

  赵氏曾多次赴德国、日本、挪威等国进行讲学和临床医疗指导。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