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理论探讨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打造现代中医文化品牌

韩景献

        中医文化作为古老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工作上下大力气,真正做到“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以实际行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因此作为中医从业者,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自觉地运用于指导实践,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院文化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和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发展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办院理念,并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办院宗旨,着力打造“专家、专科、专病、专技、专药”的“五专”优势,同时高举中医药特色这面大旗,全面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形成了医院文化与医教研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铸就医院文化之魂

  1、树立“大医精诚”的思想,强化员工职业素养。建设医院文化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医院员工的崇高的职业使命感,只有有了这个基础,医院的人文精神才能光大,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才能得以保证。通过宣传医院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让员工深刻理解“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的道理,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天覆地载,万物俱备,唯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爱岗敬业教育让员工知道无论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中医一附院的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疗质量、医院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2、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让患者满意在医院。患者是最需要服务的人,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的一切行为,都应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为立足点,以换取患者满意为目标,这就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传统医德在对病人服务中要求“一心赴救”、“仁爱救人”,“杏林春暖”、“橘井流香”等佳话流传至今。现在更要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人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让患者到了医院就有回家的感觉,心理的创伤得以慰藉。

  3、发挥中医诊疗特色,打造自身品牌。中医一附院是天津中医医学中心、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多年来,医院的针灸学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等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针刺手法量学、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中医针灸学科的一个标志,代表了全国中医针灸学术和临床技术发展的方向。天津中医一附院正是以针灸学科这一龙头引领和带动了医院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广大患者前来就医,在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成功地打造了属于天津中医一附院的品牌。截至目前,医院的针灸部、急症部、儿科、肾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2002年针灸学科被教育部确立为重点学科,是全国针灸学科中的唯一重点学科。另外针灸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内科肾病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学科为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单位。2001年医院被天津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

  二、传承中华文化,营造中医药传统文化氛围

  中医在诊病治疗中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在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也应坚持整体观念。医院文化包含医院形象、医院精神、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主旋律,需要从整体上加以精心设计,也需要标本兼治。

  1、塑造医院外在形象、改善内部环境。在“发展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办院宗旨的指引下,打造现代化和谐中医院文化精神的同时,还要在塑造中医医院外在形象和改善内部环境上做好文章。我们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突出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环境。医院的建筑和装饰中,注重引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装修风格来体现古朴典雅。在内部环境设计上除创造一种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条件外,我们在医院门诊辟出一整面墙悬挂了名为“中华医圣图”的大型浮雕,介绍了包括扁鹊、孙思邈、皇甫谧、李时珍、张仲景在内的中医药大家的生平和对中医药事业的贡献,使人对中医药的发展史一目了然。同时我们在院落、门诊大厅摆放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木雕、绿色植物,候诊室、走廊悬挂了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镜匾等,使人们在诊病就医中感受到一种中医医院高雅优美的中医文化品位。另外,门诊候诊区的背景音乐悠扬低回、曲调优美,使广大病患及家属在候诊期间身心得以放松,缓解了紧张的心态。

  2、打造、弘扬“中医一附院精神”,提升医院文化品位。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医院精神重点体现在人的精神建设上,即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中医一附院精神的打造更要体现传统特色,努力遵循“发展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办院宗旨,积极营造“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和精神境界,牢固树立人道主义精神。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培训,有制度、有约束的监督导向,有激励、有奖惩的管理手段,培植和树立“中医一附院精神”,即全体员工同心协力、目标一致、奋发向上,共同致力于中医一附院的发展提高,以事业为首要,以领先为目标,以开拓为己任,以协作为领导,以和谐为前提,以团队为骄傲。一种平和的心态,一股顽强的精神,蕴藏无限的潜能和无穷的魅力。

  三、以继承促创新,建设现代化中医院文化

  中医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保持原状就是后退,不思进取必然被无情淘汰。在中医一附院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文化建设必然要随着医院管理的创新而不断丰富和充实新的内涵。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要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一附院文化的创新就体现在中医医院管理的创新之中,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观念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前提,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是重点,制度创新是保障。同时努力增加传统中医文化的含量,提高中医文化品位,丰富中医文化内涵。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以儒家伦理阐述医德、医术,提高了医德境界,而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医就顺理成章地把医术作为推行仁术的手段之一。可以说,是中医把医德规范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为中医药事业赋予了更广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中医又有儒医之称。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根本,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培育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关键。所以要深人挖掘中医药文化中“法自然”、“致中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并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加以发扬光大。要通过培育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切实改进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乃至思想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要通过培训、教育,大力倡导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使全院上下形成共识,并转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天津中医一附院也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和整体理念,在塑造中医医院外在形象和改善内部环境上做好文章。精心打造一附院特有的医院精神,强化职业道德,树立新的服务理念,把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并与时俱进;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内涵,宣传并普及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化建设专版
主 审: 于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