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话说梅毒
2009年03月17日
于铁成
 
    1525年,意大利医生吉洛拉莫·弗拉卡斯托罗写了一首韵文诗《西菲利斯或法国病》,这首拉丁文的诗是用清新秀丽的六音步诗体写成的,诗中描绘了牧羊少年西菲利斯身患一种毒疮而处于绝境的悲惨遭遇,从此人们就以牧羊少年的名字西菲利斯(syphilis)命名这种病。
    据说这种病在欧洲的传播,全是哥伦布惹的祸,500多年前由哥伦布率领的船队发现了“新大陆”,1493年船队返回,船员把这种病带到西班牙,几乎同时又带到法国。1494年法国入侵意大利,1495年意大利南部开始流行这种病。由于这种病是由于性乱造成的,一开始就与“不道德”紧密相联,所以中世纪欧洲意大利将这种病称之为“西班牙病”“法国病”、“高卢病”,法国人则称之为“意大利病”或“那不勒斯病”,英国人则称之为“法国痘”、“法国病”,俄国人则称之为“波兰病”,谁也不愿意承担传播的责任。
    据史书记载,1505年,由葡萄牙及其他欧洲商人,首先将此病传到广东,所以国人曾称之为“广疮”。因为患者所生的疮状如杨梅,所以民间有称为“杨梅大疮”。后来正式定名为“梅毒”,它的外文名为syphilis,所以有人又戏谑地按照外文读音称为“媳妇立死”。
    梅毒在我国究竟是原本就有还是“舶来”的?从中医古籍上看,有些记载描述的症状与梅毒类似,如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花瘘候》说:“风湿客于皮肤,与血气相搏,因而成疮。风湿气多,其肉突出,外如花开状,世谓之反花疮。” 宋窦汉卿《疮伤经验全书》说:“霉疮由于与生疳疮之妇人交合薰其毒气而生。” 但是,在这些古书上都没有明确提出这是性病,而是往往把所谓恶疮与风疠相混。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是性传播疾病,早期可出现外生殖器部位发生暗红色硬肿块、浅溃疡,有软骨样硬度,周围淋巴结肿大。在一期梅毒 1~2 个月之后,全身皮肤、粘膜发生对称泛发皮疹、斑疹、丘疹、脓疱疹等。粘膜可发生粘膜斑、扁平湿疣,传染性强。在感染梅毒后2~3年乃至10年,进入第三期,表现为皮肤为树胶样肿,还可涉及骨、关节、心、血管,表现为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和主动脉瘤等,侵及神经为脊髓痨,全身麻痹 ( 麻痹性痴呆 )。在青霉素发明以前,汞制剂是西方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但毒性较大。青霉素出现以后,用以治疗梅毒,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青霉素造成的过敏比较严重,现在已经改用其他抗生素。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病初期属实证,病位在肝肾肺脾等经脉和血脉之中。病性突出为毒字 ,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治疗单方和验方。1623年,出身世医家庭的陈司成写成了中医第一部性病专著《霉疮秘录》,该书于1632年刊行。书中对梅毒症状、传染及遗传等作了详细记述:“独见霉疮一症,往往外治无法,细观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舞会之未,起于岭南之地,致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并提出“解毒、清热、杀虫”的治疗方案,并采用砷、汞为主的“生生乳”治疗,这本书是公认的的中医最早的治疗梅毒的专著。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