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大医孙思邈
2009年03月09日
于铁成
 
    俗话说“活人让尿憋死”,意思是这种事绝不可能发生。活人竟让尿憋死岂非笑话?但是在导尿术没有发明以前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传说在唐朝时候,有一个人得病已经三天了,一直尿不出来,病人的小肚子胀得就像个小鼓,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非常痛苦。请来了名医孙思邈,看过病人后,孙思邈感到用药可能解决不了问题,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找来一根粗细适宜的葱管,小心翼翼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顺着葱管流了出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还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小伙子的眼睛不小心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立刻肿了起来,疼得要命。孙思邈看了以后,认为需要马上排出瘀血,但是伤在眼上,用针挑吧又怕刺伤眼球。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从池塘里捉来一只蚂蟥放在瘀血上,那只蚂蟥叮破了红肿的瘀血吸吮起来,不一会儿血肿消了,病人的疼痛也减轻了许多。类似这样孙思邈治病的传奇故事历代广为流传,被老百姓称为“苍生之大医”。
    在中国医学史上堪称大医的人并不多,孙思邈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大医精诚”,告诫学医的人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孙思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样身体力行才成为后人景仰的“大医”,尊为“药王”。
    中医历来重视自身的医德,《黄帝内经》强调“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告诫人们没有道德的人是不能学医的。孙思邈则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医德作为一种伴生于中医药学术的道德文化,有明显的师道传承特征,孙思邈倡导“大医精诚”,强调为医者首先要医术精,他说:“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正如清代名医王世雄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 认为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仁心厚重,也毫无用处。但是倘若徒有高超的医术而缺少良好的医德为依托,也不能成为“大医”。
孙思邈说一个好的医生必须“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处事果断的自信和气质;“心小”是在诊治疾病时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拘泥旧规,善于创造新的招数;“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
    孙思邈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家。然而他不慕名利,以医生为终身职业,长期生活在民间,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的一代名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