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杏林文苑 >> 医林聊斋
周易卦名与中医病证
2009年03月09日
于铁成
 
    《周易》是一本算卦的书,在这本书里一共有六十四个卦,每个卦都有卦名,这些卦名,有的逐渐演变就成为中医的病名。
    《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一个卦,叫否(在这里读作“匹”)卦,按照《易传》的解释,这个卦的卦象是天(乾)在上,地(坤)在下。本来人在自然界中的感觉就是天在上,地在下,可周易偏偏认为“否”卦,坤下意味着地之阴气沉降而不上升,乾上意味着天之阳气升腾而不降落。这样,阴阳二气反向运动,分离而不相交接,由此而造成天地闭塞不通。所以“否”就是闭塞、阻隔不通的意思。如果找算卦先生,结果得一“否”卦,往往感到很晦气。与之相反的卦是“泰”,这个卦上卦为坤,为地,地属阴气;下卦为乾,为天,天为阳气。阴气凝重而下沉,阳气清明而上升,阴阳交感,万物纷纭,所以卦名曰泰。泰象征通达、吉祥、亨通,所以人们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往往企盼“否极泰来”表达了一种走出困境美好的愿望。
    周易中的“否”是阻塞不通的意思,这个意义被中医引用了,把心下部位胀满窒塞一类的症候称为“痞证”。这个“痞”字就是“否”加了一个“疒”而已,其意义是一样的。痞证的临床表现多为心下痞塞,胸膈满闷,但触之无形而不痛之证,痞证也有虚实之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如果硬要将中医痞证与西医病名对应的话,大概属于慢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类。
    中医认为,人体之气的运行,应该经常保持“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如果清气该升不升,浊气该降不降,气运上下阻塞,就会发生疾病,《黄帝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瘨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杂病源流犀烛》说:“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瘨满。”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则把因为寒热错杂导致阻塞不通出现胀满的证候称为“心下痞”。
《周易》还有一个卦叫做“蛊”卦,从字形上看,是器皿中有一个虫子,《说文》解释说:“蛊,腹中虫也”,《黄帝内经》说:“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指的也是腹中寄生虫一类的病。可是在《左传》里。对这个蛊字,又有一番别的解释:“晋候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蛊。”“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在《周易》,妇惑男,风落山谓之蛊。”讲的是晋候得了一种病,而且病得很厉害,只好请秦国的一个叫“和”的名医前来诊治,和医生说晋候的病是因为“近蛊”,也就是贪恋女色,由于淫溺惑乱所致,所以不能治了。他对“的解释也很有意思,是根据周易卦象来解释的。蛊卦上艮为山下巽为风,风行山下,风为山所阻,乃停滞不进之象。风之行宣而急,遇阻而回,物皆散乱。事物停滞不进则生弊乱。在周易八卦中,巽为长女,艮为少男,蛊卦上为艮下为巽,有长女迷惑少男之象,因此在有的中医书上把因女色迷惑而致心志惑乱的疾病,称为“蛊疾”。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9002945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403号